開卷有益
作者:莫言
今天的中國人也許不會相信,自己過的日子還不如老祖宗那麼富裕。但事實如此。
清朝以前,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50%以上,而現在卻隻占世界的4%。很多中國人為錢所困,不少人為了脫貧致富,拚命地學習、考大學,但上了大學以後,又有許多人找不到工作,於是繼續考研、讀博。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沒能過上富裕的日子,反而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叫嚷著缺錢,沒房又沒車。那麼,在知識不斷擴展,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會與貧窮相伴呢?且看下文。
片段一:你追趕公共汽車時,車門已經關上;你寫信時忘記寫郵政編碼,結果信被退回;紅燈搶行,十字路口亂作一團;城管把亂設攤位的小販的貨物掀翻在地,甚至把小販的三輪板車扔上卡車拉走;開會時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幾分鍾……這些現象我們已經司空見慣,誰也想不出它們與財富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但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恰恰是使人們貧窮的根本原因。窮是因為許多潛力不能發揮,個人的能量沒有用在生產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別人勞動成果的行為上。
也許你不相信,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過什麼內耗的事情,那麼,你錯了。
片段二:你早上5:30準備起床背單詞,天下雨了。你想,下雨了天很陰,還是更適合睡覺。但你又不想浪費這時間,覺得對不起父母供你讀書的血汗錢。於是,覺也沒睡,書也沒背,心裏鬥爭到8點鍾。你想:也不差這一天,算了,還是從明天開始吧。
片段三:你喜歡一個女孩,朝思暮想,一個月沒好好學習,準備給她寫封信。但是轉念一想,要是被老師發現了怎麼辦?要是她不喜歡我怎麼辦?還是不寫了。又過了一個月,不行,天天都想她,還是得寫……到底寫不寫呢?整整兩個月你什麼也沒幹成。
片段四:你上了3年大學,放假回家一看,小學同學開了個加油站,已經賺了幾十萬,開著小轎車,你還是什麼也沒有,窮學生一個。回到學校你就想:上學有什麼用,幹脆退學得了,可是別人都說知識重要啊,沒有大學畢業證,連個好工作都找不到……結果,創業的機會被你白白錯過,學習成績也沒見提高,好工作自然與你也無緣了。
片段五:你打了5年工,省吃儉用攢了8萬塊錢,過年回家,看好一個投資8萬多元的項目,你激情萬丈準備賭一把,把打工賺的錢全投進去創業。第二天早上,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好像不成熟,家人朋友又在一旁說,這個項目有風險,要考慮全麵。於是,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市場調查,自然也沒調查出個名堂。開春了,打工的朋友紛紛踏上了南下的列車,有人傳回消息,漲工資了,不禁心動:還是打工穩當,不管怎麼樣一年能賺幾個錢!
所以,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內耗,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消磨殆盡,而忘記了去創造財富!忘記了自己的理想與鬥誌!
我們似乎習慣了自己跟自己作對,“為什麼張三的爸爸是處長,為什麼李四的爸爸是大老板,為什麼王五長得比我帥,為什麼周六腦子比我笨那麼多還發達了……”
我們總在不滿和懷疑中把自己的大好年華、大把精力耗掉,並因此給自己帶來了更深層次的貧窮。
或許,我們確實無法讓公共汽車多等一分鍾,無法讓郵政工作人員順便把郵編寫上或者費點心把信寄送出去……
但是,我們自己看準的項目,我們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大膽地幹一場。
——成功了是轟轟烈烈的人生。
——即便失敗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