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李定國揚威緬甸2(1 / 2)

一月十五日,塔尼河畔黑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河水咆哮,明軍和部分暹羅軍借老天的掩護把一萬步兵、三千騎兵都集中到岸邊。正巧破曉之前雨過天晴,風平浪靜。

執行這次渡河作戰的艾能奇對李定國說道:“二哥,我渡河之後,如果他隆隻率領緬甸軍部隊的一部分攻擊你們,而把另一部分留下防守河岸,而且還留下大象時,那你就不要動,如果他隆率領他的全部大象向我攻擊,隻有少量軍隊防守河岸,那你就可以全力渡河。因為馬匹最怕的就是大象,其餘兵力不會給我們造成多大麻煩。”

李定國為艾能奇整了整衣冠,說道:“三弟,多加小心啊。實在不行就退回來,我們從長計議,況且北麵還有吳三桂的兵馬呢!”

艾能奇笑道:“這樣的大功怎麼能讓吳三桂搶了?我去去就來。”

因為隔著林木茂密的小島,緬甸哨兵沒有發覺。但是,當明軍繞過這個小島,就毫無遮掩,完全暴露了,緬甸哨兵發現敵人真的來了,立即飛馬馳去向他隆報告。這時,艾能奇第一個下船登岸,其餘的步兵、騎兵隨後也陸續下了船,艾能奇把部隊排列好,以戰鬥隊形向前推行。哪知明軍前進不遠,猛然發現麵前又是一條寬闊的江麵。仔細搜索才發現原來這不是塔尼河東岸,隻是塔尼河中又一個更大的江心洲罷了。由於地形不熟,這個島又大,因而明軍把它和東岸混淆起來了。

“混賬~~你們暹羅人常年與緬甸人交戰,難道不知道地形嗎?”艾能奇一把揪過暹羅軍將軍托尼賈賈,大聲喝罵道。

托尼賈賈一臉委屈,說道:“我常年鎮守南方,沒有與緬甸人交戰過,天朝將軍實在是冤枉我了。”

艾能奇無奈,眼見前功盡棄,暗暗叫苦不迭。如果完不成渡河任務而不得不從頭再來一遍,那就要費大勁。“拿長矛來。”艾能奇從一個暹羅人手裏拿來一隻長矛,插向水中試探深淺。還好,那個島和塔尼河東岸之間的水道倒不寬,水也不是很深。人跳下去,還能露出一個頭在水麵上。隻是一整夜的暴雨使得河水暴漲,水流很快。

艾能奇估計他隆尚未在這裏集中兵力,於是不敢耽擱,草草地選擇了一處地方,並且不畏艱險帶頭搶渡。這裏的河水最淺處已經到步兵的胸脯,最深的地方馬匹隻能把頭露出水麵。

且說他隆收到哨兵來報,說明軍在河灣處渡河。他特地來到陣前仔細觀察明軍和暹羅軍的陣營,發現大部隊正在河邊嚴陣以待。於是他隆認為這隻是明軍的小股部隊,是故意用來迷惑自己,好趁自己的大部隊去阻止渡河明軍時,在正麵對自己發起進攻。

“波洪察!”他隆喊道:“你率領三千兵馬、二十頭大象去河灣那裏,消滅過河的敵軍。”

“遵命,我王。”波洪察是一個典型緬甸軍人,從他名字就可以看出來。

緬甸人隻有名而沒有姓,其名字至少一個字,多的有六七個字。從名字上是無法判斷一個人的家族或家庭歸屬的。緬甸人很重視男女、長幼、尊卑的區分。為此,在每個人的名字前麵都附加一個表示性別、輩份或社會地位的“前綴”一般在男性的名字前麵加“貌”例如,一個男人的名字叫“丁倫”,小時候大人和小孩兒都稱他為“貌丁倫”;長大以後,與他年齡相仿和比他年輕的人稱他“郭丁倫”,長輩可以叫他“郭丁倫”,也可以叫“貌丁倫”;上了年紀或有社會地位以後,一般人都稱他“吳丁倫”,與他年歲相仿的人也可稱他“郭丁倫”,他本人仍自謙地稱“貌丁倫”或“郭丁倫”常用的尊稱中,“郭”意為“兄長”,“吳”除了“叔伯”之意外,還有“先生”的意思。此外,名字前麵還可以加其他一些尊稱,如“波”意為軍官。

波洪察身材黑瘦矮小,麵目猥瑣,但是一看就是打過仗,見過血,在死人堆裏爬過的老兵。

好不容易爬上河對岸的明軍渾身上下都濕透了,這時又正好趕上晌午,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周圍又一絲風鬥沒有,裹在盔甲裏的明軍士兵別提有多難受了。於是不少人都脫下了盔甲,好讓自己舒服一些。

忽然,隻聽對麵傳來一陣陣嘶吼,須臾,對麵樹林裏邊衝出了二十頭大象。這些大象體型巨大,鼻子碩長,最滲人的是嘴邊居然還有兩顆長長的獠牙。雖然明軍士兵在暹羅軍中已經見過大象了。但是絕大部分人還隻是聽說,沒有真見過這種可怕的龐然大物,有些人的臉上,已經開始露出了畏懼的神色。

最後麵地那頭大象,體格格外巨大,背上背著的象塔上,赫然坐著波洪察。

“這就是象兵嗎?”艾能奇指著對麵問托尼賈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