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這種貧困的局麵,薩摩藩的解決辦法是琉球出兵。在薩摩藩祖島津忠恒時期,通過征服琉球。島津家奪取了奄美大島四萬石的土地,同時獲得了從琉球的朝貢貿易中撈取利益的權利。這大大緩解了早期和中期薩摩的財政窘況,而且也讓薩摩獲得了強大的經濟來源。比如說奄美大島生產的黑砂糖,砂糖當時在日本是貴重的貨物,從本州到九州的各種地方的點心還有傳統的酒釀,製作時都需要黑砂糖。而這時黑砂糖出產地最大者為奄美,所以這份巨大利益為薩摩獨占,黑砂糖為薩摩藩建立了財政信用。薩摩藩奪占奄美和黑砂糖利益。僅僅是有效緩解了財政上的窘迫。實際上隻是讓薩摩處於一種半飽餓不死的狀態,籓財政仍然需要借款以維持日常的開銷。而借款所附加的高額利息,漸漸成為薩摩財政的又一重大負擔。
到了1640年二代島津光久上任後,藩債膨脹到35萬兩,藩的信用遭到質疑。多虧當時幸運發現的永野金山,使得薩摩藩的信用得以維持。然而薩摩藩的金山采掘僅進行了不到兩年。隨後就被幕府打壓,遭到嚴令禁止。
一麵是債台高築,財政捉襟見肘。一麵是幕府的打壓,掐頭去尾,前後堵截,島津光久選擇與大明聯手,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於是,攻打日本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我國北部沿海和日本沿海的台風多數發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台風多發季節。為了避過多台風的季節,宋友亮不得不將攻打日本的計劃押後到明年春天,這讓島津光久心裏很是不安。於是,宋友亮特地命李國助負責全權接洽島津家的事宜。李國助讓島津家秘密派出船隊來到大明經行貿易,讓島津家的財政危機稍稍減輕,並讓島津光久協助派遣入日本境內的錦衣衛收集軍事情報。
且說在渤泥國厲兵秣馬的鄭芝龍通過南洋的老關係,聯絡上了馬六甲的華人甲必丹李為經。
甲必丹製度是家父長製和共同體體製。十五世紀時,歐洲勢力開始東漸,對於殖民地采用「分而治之」及「間接統治」的方式,盡量利用原有傳統的權力結構治理殖民地行政,並以不改變傳統習俗為原則之“甲必丹製(Capitan)”賦予原有之地方首長(如地主、貴族)權力,由殖民地政府承認其地位,而得到有公的強製力,以達到政治的控製、經濟的利益。其他的種族分別有他們自己的甲必丹。
當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後,即設立「甲必丹」製度,荷蘭人占領馬六甲,繼續遵照葡人之製度。甲必丹是葡萄牙語的借用詞,還是南洋當地的土語,到了東洋又喚甲螺,又台灣原住民族獵頭族謂傀儡。
李為經字宏論,別號君常,明萬曆42年(1614年)生於嘉禾裏(廈門)。李為經作為明朝義士,漂流過海營商於馬六甲,任荷蘭殖民地統治下的華人甲必丹。期間,購置三寶山大片土地用作華僑義墳。
李為經與何斌一樣,雖然在荷蘭人治下做官,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聽說大明朝廷派出大軍前來驅逐荷蘭紅毛,心中甚是歡喜,但是也有一絲擔憂,李為經問鄭芝龍說道:“將軍,朝廷這次派大軍前來,是驅逐荷蘭紅毛之後就會撤回嗎?”
鄭芝龍詫異道:“何出此言?”
李為經說道:“當年三寶公公(鄭和)下南洋的那會是多麼威風?可後來等咱們的船隊一走,那些紅毛人後腳就來了,占了這風水寶地,搜刮土人和我們的華人的錢財。如果朝廷大軍把他們趕跑後就撤走,那麼不消半年工夫,這些紅毛還會回來,且必定會血腥報複我等。我們在南洋經營幾代人了,家業都在南洋,舍不得走,就隻能挨刀子了!”
李為經憂心忡忡。
鄭芝龍聽李為經說完,才哈哈大笑道:“這你放心,如今的朝廷不同以往了,安國公他老人家心中所想與我等一樣,那就是大海是聚寶盆,這南洋是大明的聚寶盆,所以這次來,咱們不光要把紅毛鬼子都趕走,還要建立咱們大明的衙門,派駐軍隊和官員來管理此地。日後,這疆土,這大海,都是大明的天下。”
李為經大喜過望,說道:“那我就提南洋幾十萬華人謝過安國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