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固關,李自成就到了平定州,心境稍微鬆了一點。一則想著敵人要打進固關並不容易,那裏有劉芳亮的兵馬在抵禦追兵。二則他也產生了一個希望,希望憑借太行山的天險,固守山西,然後力圖恢複。隻要山西不失守,他大順江山就不至於失去,一旦創傷養好,就可以重新進入畿輔,奪取北京。但在這種使自己寬心的想法後麵也埋藏著一種深深的憂慮。他不能忘記半個月來他所經曆的失敗,這是他以前沒有料想到的。山海關一戰幾乎使他的老部下死傷了三分之二,剩餘下來的也變成了士氣不振的部隊,與他多年出生入死的親信將領一批一批死去,最後死去的一個重要將領是穀可成。這些事使他想起來就十分難過,也十分害怕。他擔心山西如遭敵人進攻,或許無法死守。山西倘若失去,關中也無法固守。還有一件事情也使他感到吃驚和害怕的,是他沒有想到如今的百姓竟然那樣反對他,夜間燒毀自己的房屋,在曠野裏呐喊,騷擾他的部隊;又把路邊的水井都填了,使他的人馬都渴得要死。一到平定州,他就獲悉山西、河南、山東各處都在叛亂,幾乎不可收拾。他不覺自己問道:。
“難道我大順江山就要完了麼?”。
這時他才完全清楚,他的真正敵人並不是崇禎,而是宋友亮。崇禎好像一隻負傷快死的老虎,很容易打死,反撲也沒有力量;倒是這個半死的老虎背後還有一隻真正的老虎,突然竄了出來,十分凶猛。如果早知宋友亮是真正的敵人,他進兵北京的時候就應該多帶人馬作為後備,如今後悔死也晚了。想到這裏,他對宋獻策、牛金星這一批人暗暗地心懷不滿,為什麼他們事先都沒有估計到這一層,向他建議?下一步怎麼辦呢?倘若滿洲人步步進攻,他能夠守住關中麼?他在心中擔憂,一種亡國的預感壓上心頭。
他在路上不敢耽誤,一直來到太原。鎮守太原的文水伯陳永福到郊外迎接他進城,將晉王府作為行宮。當天夜間,李自成在宮中召集一次很機密的禦前會議,討論固守山西的方略。他心中完全清楚,自古以來太原是兵家必爭之地,能夠守住太原,守住上黨,守住河東,就可以使全晉鞏固。全晉鞏固,就可以鞏固陝西。當然,河南洛陽一帶也十分重要,但如何守住全晉,是最關鍵的一著棋。可惜現在手中無兵,大約在山西隻有二萬人,分布在平陽、潞州、壽陽與澤州各處。如今到處不穩,幾乎是無地可守。陳永福手下隻有四千人,加上新投降的三千人,不過七千之眾。死守太原之外,還要分出一部分人馬分守代州、雁門、介休、壽陽等地,鎮壓叛亂,而駐在太原城中的隻有一千多人、這情況確實不穩。另外,駐在大同的薑瓖本來很不可靠,據傳已與宋友亮暗中勾結。萬一薑瓖叛變,李過豈不要吃大虧?還有,山海關戰事之後,唐通的下落不明,看來多半已經投降宋友亮。唐通和薑瓖平日關係密切,倘若唐通已經投降宋友亮,則薑瓖投降宋友亮的事也就更不可免。
大家分析了當前形勢,都覺得大順的處境十分不利。現在首先要使山西全省安定下來,才能夠防備宋友亮和吳三桂前來進攻。大同是一個門戶。薑瓖如果投敵,整個晉北就落入敵人之手,太原北邊就空虛了。不惟三關不能守,太原不能守,平陽也不能守,就連千裏黃河都失去了屏障,處處可渡河。
除山西之外,還要爭奪河南。倘若河南失去,不惟關中難保,甚且連三分天下也不能維持。他們一直商量到天色將明的時候,才決定宋獻策迅速趕回長安,征集大軍,進援山西。等劉宗敏傷愈之後,讓他率領二三十萬精兵到懷慶、彰德,威脅畿南,使明軍不能南下河南,也不能進攻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