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李自成稱帝(2 / 2)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員,而文臣中大約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這群北京降臣本來不想前來,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門,又無處可躲,便不得不前來了。他們並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吳三桂一到會大禍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時候,一個個麵色如土,驚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換眼色。從西安來的降臣,自認為從“龍”在先,家在長安,退回關中,富貴仍在,雖然心中為戰事擔憂,卻神色比較鎮靜,有人還因為“躬逢開國盛典”而感到振奮和驕傲。

一個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揮動三次長鞭,也就是靜鞭。文武百官在三聲靜鞭響後,更加寂靜無聲。王長順穿著禦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隊中,忽然想到當年他趕牲口的時候,在曠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這麼響。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突然從武英門外的金水橋南邊響了三聲火銃,跟著鞭炮響起來,非常熱鬧。按道理說,靜鞭響後,皇上出來之前,應該一點聲音不許再有。可是現在的這個特殊情況,卻在李自成東征之前研究登極大典的朝儀的時候已經定下了。

當時陝西籍的武將們希望在皇上登極時放三眼銃,放鞭炮。他們說:“鄉下辦喜事,都要有三眼銃,有鞭炮。皇上登極,應該更加威武,更加熱鬧,豈可不放三眼銃,不放鞭炮?”

這當然不合朝儀。禮政府尚書鞏焴隻好求首相牛金星決定。牛金星不讚成放三眼銃和鞭炮,但也不敢違背陝西武將們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劉宗敏一起進宮來議事,當麵向李自成請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劉宗敏。

劉宗敏說:“前朝沒有的,我們來個新興吧。如今還在馬上打天下,應該與太平時候不同。這一次要放三眼銃,要放‘萬字頭’的大鞭炮,下不為例好了。”

李自成笑著點點頭。於是今天的登極大典就有了三眼銃和“萬字頭”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熱鬧起來了。鞭炮響過之後,有鴻臚寺官員進入武英殿,轉到東暖閣,但沒有進去。有一個宮女揭開黃緞繡龍門簾,跪在地下磕了三個頭,說道:“恭請皇上起駕!”

李自成頭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寶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邊。身穿黃緞繡龍袍,前後的“潮水”全用藍色,表示大順朝是“水德王”腰係玉帶,腳穿直緞粉底金線繡龍嵌珠雲頭靴。他正端坐在禦座上,心神不寧。長久以來,他就盼望著登極這一天;如今這一天來到了,卻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沒有料到在山海關敗得如此慘重。雙喜、李友、李強等幾十員愛將,二三萬追隨他多年的偏將、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潰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兩次十萬火急軍情稟報。一個稟報說吳三桂和胡人的步騎大軍正在向北京趕來。另一個是劉芳亮來的密奏,說是河南、山東到處叛亂,紛紛將大順朝的州縣官,或殺死,或趕走,或捉到送往南邊新建立的明朝。 。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剛才聽見武英門外的鞭炮聲,盡管那麼熱鬧,他的心頭卻感到異常空虛。而對於山海關大戰,他感到無限的悔恨…… 。

“武英殿,我會再回來的。北京,我會再回來的。”李自成整了整頭上的氈帽,大聲喊道:“移駕襄京。”

吳三桂馬不停蹄地追到了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滿北京城的尋找陳圓圓。

而這時,原明禦史曹溶,為了討好吳三桂,他尋到陳圓圓後,將她又送回了吳三桂原來的宅邸,並找來京城中最好的大夫,給圓圓治病,曹溶怕出什麼意外,就將自己的貼身仆人和丫環數人派到了吳府,讓他們精心地照顧著圓圓的生活起居。聽說吳三桂進了北京城,趕緊派人給吳三桂送消息。

吳三桂聽曹溶的仆人敘述完後,不覺長長地歎了一聲,暗道:我還以為圓圓已被劉宗敏那賊擄掠而去,今世怕再也見不上圓圓一麵了,不想今日我就要與她破鏡重圓了。隻不知圓圓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今後定要好好補償,再不與圓圓分開半步了。

吳三桂換上了白衣軟裘,顯得更加英俊威風,帶著大隊人馬去迎接陳圓圓。

陳圓圓的小轎正緩緩而行,忽聽前麵鼓樂齊鳴,圓圓輕挑起轎簾,卻見吳三桂及眾將已經在大街上迎接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