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洪承疇唯一的功績了,除此之外,一無所獲。
與洪承疇的進退維穀想必,此刻的宋友亮要輕鬆的多。在成功的發行了登州銀元之後,宋友亮打算進一步對貨幣進行改革——發行紙幣。之所以宋友亮能這麼做,除了自身和興業錢莊的實力雄厚之外,還借了一股來自朝廷的東風。
崇禎十六年(1643)九月二十三日,崇禎下令戶部製作新鈔。戶部尚書倪元璐上言:內發鈔式四文,命臣詳議,鈔法歲有五千萬之人,籌國長計。主事蔣臣上八事:一為速頒榜文,十七年三月製鈔,秋冬間行,約行鈔五千貫,可蠲賦五百緡;二為詳萁界法,歲行五十萬,五歲為界,一界之後,以舊易新;三為製作宜工,禦前頒背水研,質厚文清,民間難仿,約費五厘一張;四為倒換宜信,每鈔納銀九錢七分,通行輸官,俱準銀一兩換錢四文;五為推行宜審,有司於出入抑勒或私取金銀,計贓定罪,盡徙其家於邊,屯田自贖;六為積儲宜裕,歲入五十萬,量留其一於郡縣積穀;七為早開鑄局,頒鈔法郎宜頒錢法;八為設專官,錢法以部侍郎督理寶源局。又有專官鈔法,亦宜增設。十一月間,又出南京各監局廢銅鑄錢。
於是,宋友亮也趁這個機會,在遼東開始試發紙幣。
通常來說。發行紙幣必須要有擔保。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金銀等硬通貨擔保。但是對現代金融體係來說。貨幣的發行通常已經和金銀存儲無關。一國貨幣的幣值。是以一國的國民經濟為擔保。而不是黃金。
當然。現在金融體係之複雜。並不是現在的宋友亮和以前的朱友亮能夠理解透徹的。他隻知道要保持紙幣的幣值。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保證這些紙鈔隨時可以調換成等值的金銀;第二種就是讓這些紙鈔隨時可以買到與價值相應的商品。這兩種方式。都能夠保證紙鈔的幣值。大體的原理就是這樣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其中錢莊就是重要的一環。興業錢莊要在全國各地設分號。辦理紙鈔、銀圓與金銀的兌換業務。這是保證紙鈔與銀圓流通的關鍵之一。其中的風險也很大。
以興業錢莊今日的實力和信用度。也確實足夠發行一種小範圍的、總額不高的標準紙麵票據,也就是紙鈔。某種意義上來說。紙鈔就是一種特殊的標準票據。其單一麵額可能比較小。同時流通的範圍又更加廣泛、靈活與普遍。
這種紙幣就是後來成為全世界最足值的貨幣大明寶鈔的前身——遼東寶鈔。
有鑒於明代百姓對紙幣的不信任,所以這次發行的寶鈔數量比銀元還少,總麵額隻有五萬兩,麵額最大不過十兩。分為十兩、五兩、二兩、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二分、一分,一共十種麵額。發行方式也是先從內部開始發行,各地興業錢莊都可以通存通兌。
遼東寶鈔一經發行,反響強烈。到遼東來經商的商人對寶鈔十分歡迎,於是宋友亮決定在發行十萬兩。不出三月,從朝鮮、蒙古甚至日本來的商人都手拿遼東寶鈔在遼東購買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