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點了點頭,“這到是個可行的辦法~~可是如今我們兵馬不足六千,時間離入冬卻還有三四個月,萬一南蠻子攻城~~”
譚泰無奈地點了點頭,“是~我們必須放棄興京~~退入黑龍江虎爾哈部那裏!”
冷僧機反對,他說道:“大清的皇帝怎麼可以避難去那種蠻荒之地呢?”
“不是避難~是北狩~”譚泰解釋道。
“你把我們陛下當成是宋徽宗嗎?”冷僧機說道。
“冷僧機,你什麼意思?”譚泰怒道:“這是關乎大清生死攸關的大事~你能不能不要和我抬杠?”
冷僧機正要反唇相譏,忽然小卒來報,明軍圍城了。
“來的這麼快?”豪格嚇了一跳,手裏緊握的佩刀也哐當一聲落了地。
且說黃泥甸一戰,收獲頗豐,雖然明軍前後損失加起來超過四千人,但是消滅了兩萬多建奴,而且鼇拜叔侄也死於亂槍之下。屍首被踩得稀爛,還是靠被俘虜的建奴兵辨認衣冠才認出那是鼇拜和塞本特。
宋友亮看著鼇拜血肉模糊的屍體,十分有成就感,宋友亮遠遠望了眼赫圖阿拉,隨即高高地揚起馬鞭,“圍城~~”
隨著宋友亮一聲令下,明軍的工夫和前來幫忙的百姓便開始圍繞赫圖阿拉開挖壕溝,壕溝寬三丈,深兩丈。在壕溝的底部還有竹簽、木刺。本來挖壕溝圍困是建奴的慣用伎倆,現在建奴自己反被圍困。
等到了第二天,第一條巨大的壕溝開挖完成,建奴突圍的希望愈加渺茫。兵法上說要圍困敵軍,需要十倍的兵力。現在每一條這樣的壕溝可以抵消三成的兵力,宋友亮一共挖了兩條這樣的巨型壕溝,還壕溝後麵修建了夯土牆和木頭高台,高台上布置了明軍的火槍兵。另外還引來附近河流裏的河水灌入壕溝之中,將豪格以及最後的六千八旗牢牢地圍困在赫圖阿拉。
修建防線並不是一番風順的,期間,建奴有幾次嚐試突圍,但是似乎意誌不堅決,出動的人馬隻有千餘,根本無法突破明軍還不算堅固的防線。為了防止有人來支援赫圖阿拉,宋友亮在現有的基礎上由下令沿著明軍陣營的外圍修建一道圍牆,這樣一來,明軍就處在兩道夾牆之間,既可以保護自己,又不耽誤圍城。
這項不小的攻城耗費明軍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裏,形勢又發生了變化。七月二十九日,斥候來報,說西南方有大批建奴兵馬出現,人數近兩萬人。
“怎麼可能?建奴怎麼可能還能組織起這樣的大軍?”宋友亮懷疑斥候是不是看錯了。
斥候拍著胸脯說道:“小人不敢胡說,這支大軍不光是建奴,還有很多蒙古人!”
“難道是多爾袞回來了?”宋友亮吃驚不小,如果多爾袞這時候領著建奴和蒙古聯軍來攻,那自己就危險了。
斥候答道:“經過小人的打探,應該是建奴正藍旗濟爾哈朗的兵馬。”
“濟爾哈朗?他真的請到救兵了?”宋友亮摸著下巴盤算道:“傳令,各營堅守陣地,如果建奴來攻,擊退便是,不要出戰。”
“得令~”
聽說建奴援兵到來,明軍諸將意見有了分歧,吳廷賓、張光主張撤兵,而李信則主張加緊攻城,而田見秀、顧君恩則主張繼續圍城。
吳廷賓、張光認為,赫圖阿拉雖然不是什麼大城,但是建立在橫崗之上,易守難攻。如今又有援兵在外,繼續圍困不是什麼好辦法。
李信則認為濟爾哈朗帶來的援兵都是騎兵居多,唯有奪取赫圖阿拉才能借助地形優勢與之對抗。
顧君恩則認為赫圖阿拉易守難攻,在失去火炮優勢的情況下,加緊攻城隻能是傷亡慘重。應該繼續圍困,消磨城內人的士氣,逼他們投降。
宋友亮聽完所有意見,布置可否,大帳內沉寂了好一會,宋友亮才幽幽道:“不打,不圍,不撤~~”
眾人不解,問道:“軍門這麼說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要讓濟爾哈朗進城與豪格彙合~”宋友亮笑道:“勝敗在此一舉,傳我將令,將西北角那一段圍牆拆毀~~記住要在一天之內拆毀,然後在第二天一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