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山塘街的擠兌風和蘇州打行(2 / 2)

“啥體~~啥體~~”那男子雙手叉腰,微微敞開的衣襟裏露出一截匕首,“啊曉得艾達(這裏)是我烏賊魚個場子?”

張三低聲問身邊的一個蘇州當地百姓,“這人是誰?說話這麼囂張?”

那人答道:“奈不曉得啊?艾個恁就是伱(我們)蘇州城裏廂有名的打行頭目烏賊魚!”

張三冷笑道:“原來是打行的潑皮,你來湊什麼熱鬧?”

顧名思義,“打行”是一個以暴力活動為職業的行幫,類似後來的打手組織。《蘇州府誌》雲:“市井惡少,恃其拳勇,死黨相結,名曰‘打行’,言相聚如貨物之有行也。”據史籍記載,打行起初主要活動在蘇州,後來蔓延至鬆江,進而成為江南地區一大社會隱患。

朱國楨的《皇明大事記》卷三十也記載了《蘇州打行》。大體內容是:嘉靖三十八年,各郡邑時有打行攘竊,應天巡撫翁大立檄令各州縣捕治,對各地州緝拿打行的刁民。十月,翁大立帶著家眷來蘇州駐紮,“諸惡益懼,先以術試而脅之,伏小巷中,俟大立輿過,躍出批其頰,撤去如飛鳥,莫可蹤跡。隨役得罪者甚多。”大立恚甚,曰:“鼠輩敢爾,必盡殺乃已。”其鄉人邊成善拳棍,適隨行,大立與之密謀曰:“事將如何,此必有魁,汝能出潛察搏之否?”邊成對曰:“某一匹夫之技,聊以為戲,臨場乘巧取捷動人耳目,亦所遇非硬手,稍稍得誌。其力钜藝精者熱視,寧避不敢角也。此輩盤伏甚奧且夥,大人包而柔之,自然銷伏,不可盡,亦不可與爭。”大立遂欲作罷,但巡徼者欲贖罪立功,捕之甚急,打行愈加洶洶不安,乃相與歃血,以白巾抹額,各持長刀巨斧,夜攻吳縣、長洲及蘇州衛獄,劫囚自隨,鼓噪抵都察院,劈門而入。大立率妻子逾牆遁去,險些喪命其手。隨後,打行縱火焚毀公廨及所奉敕諭符驗金字旗牌等,複“引眾欲劫府治,知府王道行督兵勇列隊禦之,戒勿輕鬥,炮鼓間發。諸惡不敢縱。將曙,乃衝葑門,斬關而出逃,入太湖中。”事聞,嘉靖帝命大立戴罪嚴督,刻期捕滅。

《皇明大事記》記載都是明朝的重大事件,蘇州打行也能被記錄在案,可見它的影響有多大。

果然,烏賊魚一出現,不少蘇州府當地的百姓就偃旗息鼓,不敢叫鬧了。隻有張三一班手下,依舊大叫大鬧,完全沒把烏賊魚一夥人放在眼裏。

烏賊魚一招手,十幾個打手便圍了過來,張三也是一招手,張三的手下也圍到了張三身邊,一個個把手插在懷裏。

“朋友~~什麼來頭啊!”烏賊魚上下打量著張三,“這麼不給麵子~”

“沒什麼來頭~~兌點銀子花花~”張三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烏賊魚掃了一眼張三一夥人,各個都不是善男信女,而且每個人手裏不是拿著銀子就是攥著大把銀票,“朋友,我看你手上那些銀子也夠花了,這恒通銀號的銀票在蘇州城裏也能用,差不多就可以了~~”

張三懶洋洋地笑道:“差不多還是差得多我比你清楚,我明天就不在蘇州了,今天當然要把銀子都拿走~”

“不上路子是吧~~~”烏賊魚失去了耐心,右手緩緩地摸進懷裏,“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老子酒量好~~敬酒罰酒一塊吃~~”張三先發製人,一個箭步衝了上去,猛地一拳打向烏賊魚的臉上,烏賊魚來不及拔刀,連忙抬手去擋。

“弟兄們開架啦~~”烏賊魚的手下一聲喊,抽出匕首、短棍一擁而上。

“給這些潑皮一點顏色看看~”張三的手下也從衣服裏抽出短刀迎了上去。

頓時,山塘街上刀光飛舞,鮮血四濺,哭喊嚎叫之聲不斷,一處繁華的商業街,頓時變成了刀光血影的戰場。張三和烏賊魚兩幫人殺的性起,周圍店鋪百姓避之不及。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時間,邊聽街道兩頭有人大喊:“捉拿湖匪張三~~捉拿湖匪張三~”

“舵主,官兵來了~”張三手下的頭號打手陸黑龍趕緊叫道。

“別慌我們依計行事~~”張三說道:“兄弟們~~走~~”

等官兵趕到,烏賊魚一班人和張三一班人都沒了蹤影,蘇州知府大怒,把捕頭狠狠地臭罵一頓,然後下令封閉城門三天,全城搜捕張三。結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這幾天時間裏,在城裏憋慌了的蘇州百姓天天湧到恒通銀號去搶著兌換現銀。恒通銀號不肯兌銀子,百姓們便鬧將起來,把恒通銀號名下的庫房給搶了,把恒通銀號上上下下弄了個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