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貨幣也是貨物(1 / 3)

宋友亮拿出兩塊銀白色的圓形錢幣放在桌子上,說道:“這是兩枚銀幣,我叫它銀元。這兩枚銀幣都是重九分,其中銀八鉛二。左邊這枚是鑄幣。右邊這枚是衝壓幣。壓幣的紋路要比鑄幣更精細一點。雖然壓幣的模子製作麻煩些。鑄幣也不省事。鑄造時更麻煩些。總的來說。壓幣似乎要比鑄幣更好些。別人仿造不來。”宋友亮解釋道。

“銀?”福建商幫陳誌利將拿過銀幣,在嘴邊立起,然後用力吹了口氣,兵迅速放到耳邊。果然能聽到清越的顫動聲。不由笑了笑說道:“這銀元的成色到時不錯。”說罷將銀幣遞給其他幾個掌櫃。

古雨山接過銀幣,仔細地把玩起來,隻見銀幣的反麵印著“大明寶鈔”四個宋體字,正麵印著大大的“一錢”二字,表示這枚銀幣相當於一錢銀子。在“一錢”的圓周附近環繞著幾個小字“大明崇禎十五年登州鑄造局製”

安徽商幫李明勝說道:“爵爺隻打算在登州和遼南推行這種銀幣?據我所知,市麵上流通的銀錠也不是純銀,甚至連銀八鉛二的成色都達不到,朝廷的庫銀能達到銀八鉛二,已經算是上等成色了。大人的這種銀元要是鑄造出來,一定會成為搶手貨~”

“不錯~~物以稀為貴,隻有控製發行量,才能保證這種銀元的足值,錢才是錢。目前這種銀元隻在我治下的登州和遼南三衛發行~”宋友亮答道:“不過,以後就可能在整個大明的天下發行,所以接下來就是我要和你們商討的第二件大事,開辦屬於我們自己的錢莊。”

古雨山來了興致,說道:“錢莊?就是錢鋪子吧?人家拿銀子來兌銅錢,或者要把銅錢換成銀子,錢店就從裏麵賺一些回水。這種鋪子甚至不如當鋪,能賺大錢嗎?”

中國曆史博物館存有一幅彩色國畫,啟功先生題為《明人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南都”即南京。畫上署“實父仇英製”,專家已指出是冒名的。此畫作於明末,也有可能清初。畫上有兩處“錢莊”的店招,都不在畫的中心。而畫上的銀鋪則占據突出位置,上有“萬源號通商銀鋪,公平出入”的市招,聲勢大大超過錢莊。可見明末南京錢莊的規模還不如銀鋪。《金瓶梅》中,富豪西門慶開當鋪,而任道士才開錢鋪,說明明代錢鋪的地位也不如當鋪。

在明朝開當鋪,是一個商人資產雄厚的標誌。高官也允許開當鋪,有開得多的,一家就開了100多個分店。晚明的名流王世貞,家裏就開有多處當鋪,年利潤在30萬兩銀以上。徽商和閩商,都是開當鋪的主力軍。明朝時在北京城裏有當鋪500多家,大多為徽商和閩商的產業。

宋友亮道:“這麼小打小鬧當然掙不了錢。”。

古雨山道:“這錢鋪子還有更大的做法?”。

“怎麼沒有?”宋友亮反問道,“你是生意人,太平年景你經常去江南販絲販茶,你說行商的時候最大的不便是什麼?”。

古雨山想了想,說道:“最大的不便是要攜帶太多的現銀,又重又不安全。”。

“這就對了。”宋友亮擊節道,“假如在南京和北京有兩家錢莊,你把銀子存入北京的錢莊,然後北京的錢莊開一張票據給你,你帶著這張票據到了南京,就能從南京的錢莊支出你存入北京的那筆銀子,你說方便不方便?”。

“咦?”古雨山點頭道:“這不就是會票嗎?這種出會票的生意,都是當鋪兼營的”

明朝的信用憑證,首推“會票”,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彙票,是異地彙款憑證。明朝承擔彙兌業務的,是富商之家,通過異地聯號店鋪來完成彙兌。嘉靖年間有名的宰相徐階,本是清貧書生出身,做了大官後,政治上還比較正直,但他十分精於斂財,家裏開了很多商鋪。他家的商鋪,就承攬彙兌業務。此外還有“銀票”和“錢票”,都是取款憑證。如果你在當鋪、錢鋪存了錢,店主就會給你一張銀票或錢票,你任何時候都可在這裏取到銀子或錢。錢鋪和當鋪的存錢業務,就是後來“錢莊”的萌芽,即“中國式銀行”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