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案一共殺了多少人,沒有確切的數字,就家族內部的殘殺而言,大概不少於努爾哈赤殺弟的那一回,而且第一次使用了淩遲這樣極其殘酷的千刀萬剮的刑法。這還沒有完。引發這一連串事件的莽古濟的兩個女兒,也先後遭到厄運。豪格義正詞嚴地宣布他的豪言壯語:“我乃皇上所生之子,妻之母既然想害我父,我怎能與謀害我父之女同處!”他竟親自下手殺了他的妻子!嶽托於是被擠到了夾縫中,隻好也向皇太極表示要殺其妻,這種當眾請示實際上表示了嶽托的不忍心,也對皇太極自詡的寬仁將了一軍。皇太極果然阻止了嶽托。但後來在嶽托家中又發生了莫名其妙的魘魅事件,嶽托之妻即莽古濟的長女被定罪幽閉,永遠不得與嶽托見麵。
最後,由皇上指賜,德格類的福晉,給了其弟阿濟格;莽古爾泰的福晉,分別給了其侄豪格和嶽托。--大概是為了給這兩位殺妻、離妻者以補償吧。
殺雞給猴看,代善這時的心情,恐怕已不隻是簡單的兔死狐悲了。
皇太極做事是很徹底的。崇德改元稱帝時,代善再次獲得最高恩寵,被封為地位最尊的和碩兄禮親王。當年十二月,代善隨皇太極征朝鮮。次年皇太極命法司追論攻朝鮮時違法妄行之罪時,代善又被議得六條罪狀。皇太極親自在崇德殿將代善之罪宣諭諸王貝勒貝子及群臣。雖然沒有給任何處分(實在也因為這些罪行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代善的威望和心理又是一次沉重打擊。
無論是怎樣棱角四出、鋒芒外露的人,經過這樣不斷的捶打、大熱的烘烤緊接著大寒的冰凍,也會給揉搓成軟麵團。
代善在諸貝勒發誓效忠皇太極時明確表示:“自今以後,效忠於皇上。”他效忠的具體表現,就是以年老為由,從此不問朝政。這正是皇太極最需要的。
代善被徹底製服了,承認了皇太極的絕對權威。他已經給揉搓成了軟麵團。這樣一個年老體衰、不問朝政的軟麵團,能夠繼承皇位嗎?不要說難以服眾,他自己恐怕也是縱有這個心,也無這個膽了。
.“那麼剩下的就是十四叔和大阿哥豪格爭了?”阿禮達說道,“我自然是支持十四叔的。”
碩托說道:“我們說支持有什麼用?你是旗主還是我是旗主?”
阿禮達無奈地攤了攤手,“我們都不是~”
在赫圖阿拉,兩位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也在暗自行動。
首先豪格生性勇武,少年從征,隨同祖父和父兄輩進行統一女真的戰爭,在對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諸部的作戰中屢立戰功,十六七歲時就得到貝勒的封號。後來又多次同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等統兵出征,跟從父親皇太極伐明,都立有軍功,所以天聰六年晉升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時,更被封為肅親王,並兼理戶部。他是天命天聰間有名的戰將之一。
多爾袞早在努爾哈赤崩逝前,曾有“以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的遺言,雖然遺願成為泡影,卻也可知多爾袞從小就聰慧過人,善於自處,在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所生的三幼子中,獨得老汗王的鍾愛。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二月,十六歲的多爾袞與十四歲的多鐸跟隨皇太極出征察哈爾蒙古,凱旋而歸。兩個男孩子在這樣的大戰中並沒有什麼戰功,慶功宴上皇太極卻說:“兩幼弟初次遠征,克著勤勞,克期奏凱”,應予嘉獎。於是賜多爾袞號“墨爾根代青”(意為聰明的將領),晉為固山貝勒;賜多鐸號“額爾克楚虎爾”,獎勵他的勇敢。
多爾袞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他原有老汗王要他繼位的遺囑;他的母親是尊貴的大福晉;他身為旗主並手中握有兩白旗,實力很強;他有顯赫的軍功;他有卓越的治國行政的才能。行事荒唐的豫親王多鐸無法與之相比,老邁軟弱的禮親王代善也無法與之相比,濟爾哈朗因是努爾哈赤之侄更不是他的對手,隻有豪格能與他相抗一二,但論政治素質,也相差甚遠。其他的努爾哈赤之子,因不是親王就更沒有希望了。
然而,多爾袞想要繼位卻很困難。
反對的聲音來自天子自將的上三旗,特別是兩黃旗。原來的旗主是皇帝本人的兩黃旗,自然是大清國最精銳的隊伍,集中了滿洲的精兵強將,更享受著高於其他各旗的榮譽和待遇。要想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立皇帝之子繼位是惟一的途徑。豪格在皇子中年長且居親王高位,久經征戰,聲望素著,所以兩黃旗大臣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了他。於是,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鼇拜、譚泰、塔瞻八人同往豪格家中,議立豪格為君。考慮豪格出身不夠高貴,提出的具體方案是:以豪格繼位為帝,以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鍾之子博果爾為太子。這樣,兩黃旗就能永遠當兩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