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我也會以走製敵(2 / 2)

自農民軍解圍西去,次日開封官府就督眾修葺城垣,晝夜兼工,十日竣工。

二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撫李仙風與遊擊高謙率軍來到開封。

同一日,登州總兵宋友亮率領三萬山東兵抵達蘭陽(今河南蘭考),在那裏,宋友亮等到了剛剛被從監獄裏釋放,並由錦衣衛一路護送而來的孫傳庭和方孔炤。

宋友亮在行營列隊歡迎二人,紅地毯一路從轅門鋪到中軍大帳之中。身穿平民布衣,形容都略顯憔悴的孫傳庭和方孔炤有些意外,但是接下來的一幕,讓二人更是手足無措。

宋友亮快步上前,普通一聲跪倒在二人麵前,左手抱住孫傳庭的左腳,右手抱住方孔炤右腳,放聲大哭道:“二位恩師贖罪,學生不孝,讓恩師受苦啦!”

方孔炤嚇了一跳,趕緊去扶宋友亮,可扶了兩下卻扶不起來,於是無奈地說道:“我與軍門並無師生之宜,何故以恩師相稱,還行此大禮?軍門快快請起。”

一邊的孫傳庭因為耳朵聾了,所以反應比較慢,他的家仆孫福用嘴巴湊在他耳邊說話,他的另一個家仆孫貴在紙上把宋友亮的話大意寫了下來,孫傳庭也趕緊去扶宋友亮,“宋軍門,使不得,你我並無師生之宜,老夫如何受此大禮?”

宋友亮不管不顧,繼續抱著二人的大腿哭拜道:“學生自從受聖旨進兵河南一來,便日夜思量,寢食難安。學生才疏學淺、資望不夠,治理地方、安撫百姓、刑獄訴訟不如方公;行軍打仗、兵法韜略、為國討賊不如孫公。俗話說的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隨我入豫州的山東子弟不下三萬。如果因我宋友亮的一時愚鈍而枉送性命,叫人情何以堪?誰人沒有父母妻兒?每每想到此處,學生我都是惶恐連連,這才奏請陛下,請到兩位恩師前來軍中。一切調度指揮,全聽二位恩師發號施令。”

雖然宋友亮自認為自己的表演情真意切,但是孫、方二人都是久經官場的人,哪是那麼容易被騙的。隻是二人一番思量之後,二人都決定接受宋友亮作為自己的門生。原因有三:首先二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一些宋友亮的事跡,例如安置災民、開荒捐糧、剿滅土匪亂賊,在海陽衛大興教化等等,心裏對宋友亮有一些好感;其次二人知道在如今文官當道的大明,一個武夫想要做成什麼大事,建立什麼功業,沒有足夠分量的文官在朝中為他說話是不行的。宋友亮硬是要和自己扯上師生關係,恐怕就是看中了二人在士林中的威望,是想利用自己。不過,如今楊嗣昌手握重兵在西南剿匪,且深得皇上的信任,正是權勢如日中天的時候,朝中更無一人敢為自己說話。宋友亮此時為自己說話,輕者影響前程,重者惹禍上身。此子如此仗義,那自己就算將來要為他說話,也是在情理之中。他們哪裏知道,宋友亮是預先知道楊嗣昌離死期不遠,故意在此刻做個順水人情。

於是孫傳庭與方孔炤沒有去扶宋友亮,而是笑著說了句:“你起來吧。”

“二位恩師不認我這個不肖劣徒,學生就不起來!”宋友亮繼續撒潑耍賴。

“嗬嗬~既然你自稱是老夫弟子,難道不知師命不可違?”孫傳庭笑道。

宋友亮一聽,大喜過望,趕緊跳起身來,“學生謹遵師命~來人呐,備下酒菜,為本官的二位恩師洗塵!”

方孔炤擺了擺手,說道:“一路上聽說闖賊破了洛陽,正圍攻開封,軍情十萬火急,酒席就不用了!”方孔炤笑道:“隻是為師在紹興戍守了一段日子,整日粗茶淡飯,都快不知肉味了。”

孫傳庭在聽了家仆轉述後,也是大笑道:“潛夫(方孔炤表字)兄,你我是同病相憐啊。好徒兒,快給你的兩位師傅準備大塊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