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宋友亮轅門拜師(2 / 2)

“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許多識字讀書相公嘴裏一麵罵,一麵將這份廣告揣進懷裏,按照廣告所寫的地址,直奔群玉院而去。

當然了。作為宋友亮的喉舌。《齊魯新聞》主要作用是引導輿論。為皇帝和宋友亮唱讚歌。頭版頭條陸續就是。

《皇帝陛下敕內臣勿幹外政》。

《緊密跟隨宋軍門--建設美麗富饒登州府》。

《陽光明媚的早上,黃軍門、袁監軍和陳知府共商登州府惠民仁政》。

《依法納稅光榮、偷稅漏稅可恥--登州工商司掛牌成立》。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說說工商司成立的必要性》。

《鰥寡孤獨篤疾皆有所養--隨宋軍門、陳知府慰問養濟院見聞》。

《藝高人膽大--登州將士操練忙》。

《登州糧食大豐收貧苦百姓笑開顏》。

《山東各地墾荒忙來年糧食裝滿倉》。

另一個成立的部門就是報紙上提到的登州府工商司了。因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宋友亮發現登州和海陽的商人越來越多,但是自己一直沒怎麼收那些商人的商業稅。經過清查,隻有古雨山為首的幾大商幫是照章向自己納稅的,其餘一些商人則是能偷就偷,能漏就漏。

於是宋友亮決定嚴格貫徹實行大明各州的牙帖製和市籍製,並依此而照章納稅,有偷稅漏稅者,將嚴懲不貸。依大明的規定,城市地商人必須實行商人市籍製度。所謂地商人市籍製度,就是商人們手持申請市籍開業保證書到地方政府登記,經官府批準,取得了某地居住的權利,並交納一定地市租後,才準在城內建立商店,從事商業販賣等經營業務,和後世的工商管理證書,營業證書等差不多。這種製度的實行,有利於對商人的管理和征稅。

至於牙帖製,是指一些收取傭金的中間商,批發商,金融商,商業經紀人之類的人物,經本人申請,官方批準後,領取印信文簿,就可以從事各式各樣的經營活動。考慮到登州商業的繁華,已經出現一些牙行,錢莊當鋪之類的商店,這個管理製度,有必要跟上。至於這些商人們的管理,商稅的征收工作,便由新成立的工商司管理,該司設大使、副使、攢典、巡攔等小吏。收上來的錢,每年除了公費外,按登州鎮內各官的大小集體分紅。

大明凡商稅,皆是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今上於萬曆十年又有言,鋪行下三則免征稅契,買價不及四十兩及典價,一概免稅,其買價至四十兩以上者,每兩止稅銀壹分伍厘。登州府依舊按照這個標準執行,但是在此基礎上補充了一條:逾期不補繳稅金的,如果查實偷稅漏稅,非但要補繳稅金,還要處以相當於稅金十倍的罰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