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宋友亮忽然抽出佩刀,高呼一聲。
“萬勝!萬勝!”海陽衛軍士同時抽出兵刃大喝,聲震四野!把站在他們麵前的鄧右揚、蘇自興、李躍、劉文明、吳廷賓、張光六名營官嚇了一跳。
他們氣勢高昂的呐喊聲帶動了周邊的營兵衛所軍們。還有四周的百姓們也是不由自主地歡呼。那“萬勝”聲越來越響,一浪高過一浪。響徹了整個登州府城。這排山倒海地聲音是如此的震懾人心,連袁樞、陳國英等一幹文官也受到感染,大聲呐喊起來。
此後幾天,總兵府邸多了許多拜會的人,除了當地一些文官武將外,還有許多是商家,各樣滾滾地禮物送入了總兵府邸。宋友亮一一安心收下,這其實也是大明間一條正常的財路大明的官俸一向微薄,就算各部正二品官銜的尚書們,他們全年的俸銀也不過是區區152兩。他們要保持豪華的生活,決非區區的俸銀所能維持的。所以一般大明官員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各商人官員的孝敬饋贈,每年各省總督巡撫們所到地禮金或是禮品,都在他們年俸地十倍甚至百倍之間。這種灰色的收入當時是合理合法地,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宋友亮也不想表現自己有多麼的清高,自己要改變這個時代,首先就要融入這個時代,因此對於各人送地錢物,他是收得不亦樂乎。對於送禮的人來說,總兵大人肯收自己的禮,那就說明總兵大人看得起自己,信得過自己。如此一來,你情我願,大家相安無事,各取所需。
三天之後,六營的營官送來了各營的清點數據。花名冊上登記的九千餘名官兵,實際在籍隻有六千人左右,缺額達到三分之一。各類軍器、船隻也是十不及二三。這和宋友亮派出錦衣衛西門堅和司徒弓查到的情況基本吻合。
接下來就該辦正事了。宋友亮首先一刀裁掉了六千人中的一半,被裁汰的老弱都發一筆一次性的安家費,然後願意自謀出路的就自便,願意繼續留在軍中的就安排到登州五衛去做工。
接下來,宋友亮按照自己組建海陽衛五營的辦法,讓鄧右揚、蘇自興、李躍、劉文明、吳廷賓、張光六名營官自己招募各級軍官,再有各級軍官自行招募士兵。
陸軍編製。
小旗下轄十人、總旗下轄五十人、百總下轄一百人、把總下轄五百人、千總下轄一千人、營官下轄三千人、參將下轄五千人、副將下轄一萬人。
水軍編製。
設水軍副將一名,統帥整隻水軍。參將二名,作為左右翼指揮官。每艘戰艦設艦長一名,職位同陸軍營官;設大副、二副、水兵官、火炮手長各一名,職位同陸軍千總;其餘職位同陸軍編製。
因為沿用了軍官要對自己招募來的部下負責的原則,所以各級軍官挑選士兵的時候非常謹慎。加之這次招兵的規模遠比在組建海陽衛五營時要大得多,所以花費時間較長。
在這次建軍的過程中,宋友亮又在軍中設立了一個新的職位——在營一級單位設立糧官,在總兵幕僚中設立總糧官,由沈履素擔任總糧官,統管全軍後勤工作。從此以後,軍餉、軍糧、軍器的申領和發放全部由糧官負責,由各營糧官到總糧官處申領,而總糧官直接對總兵負責。
入京宋友亮貴為一鎮總兵,所以原本隻是暫時入京麵聖的父母變成了在京城久居,除非宋友亮放棄手中的兵權。就連嶽父德王和幾個兒子都奉旨到京城居住去了。最最鬱悶的是,連新婚不久的老婆萊陽郡主都被以“太後想見侄女”的名義接到宮裏去居住了。
宋友亮苦笑不得,暗道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禎把自己差不多有的價值的親戚統統拉到北京作為人質,這叫一個前線手握兵權的將軍情何以堪?萬一橫下一條心,你手裏就算有人質又有何用?
不過,眼下的宋友亮顧不上這些,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智囊和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