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隊是蒙古藩王和他們的子女,依舊行的是三叩九拜之禮,皇太極一邊答禮,一麵象征性地說了些安撫的話。
第四隊來了,他們是朝鮮世子李溰、李淏和使者樸真善,還是行三叩九拜之禮。皇太極扶起世子,又與使者說了幾句話,無外乎是對朝鮮國王的問候。
緊隨其後的是第五隊,他們是降清較早的漢族官員。
然後是第六隊,他們是最近才降清的明朝降將,其中有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等人,皇太極也是連忙起身,說了一些安撫的話。
最後是第七隊,各旗的牛錄以上武官上前叩拜。
這朝拜儀式看似很威風,但是誰也不知道,此刻的皇太極早已汗流浹背,兩腿發軟。那日的鼻衄雖然止住了血,但是此刻皇太極依舊感覺胸悶、頭疼,腦袋脹疼得嗡嗡直響。
“不行,朕絕對不能再這裏倒下!”皇太極用頑強的意誌支撐著自己,他直直的站了起來,說道:“諸位卿家盡情開懷暢飲~~”說罷就坐著禦輦會清寧宮去了。
“恭送陛下!”多爾袞和多鐸這一聲喊得最響,嘴角間也流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奸笑。
“哥~看來他真是老了!”多鐸用隻有自己和多爾袞能聽見的聲音說道。
“哼哼~~”多爾袞冷笑了兩聲。
二月初十,宋友亮和即墨營的葛樽各自領兵返回駐地。臨行時,濟南百姓萬人空巷,一起歡送英雄。百姓們不斷地把饅頭、燒餅、新納的鞋子塞到海陽衛軍和即墨營士兵的懷裏,等大軍出城的時候,幾乎每個士兵懷裏都捧著一堆東西,甚至有大姑娘塞的繡花鞋。
不久之後,崇禎皇帝開始追究這次清兵入塞的責任,朝中大臣大多認為是兵部尚書楊嗣昌太過重視剿匪,把軍隊都調往內地剿匪,才會出現這樣的兵災,楊嗣昌應該被追究首要責任。
但是最終選擇主持此事的人竟然是最大的責任者楊嗣昌,引起朝廷的一片嘩然,楊嗣昌會同兵科查核,於二月十八日上疏,提出查核結果和處理意見。楊嗣昌將這次的責任分為五類:。
牆子嶺入口之案,有罪者有總督吳阿衡、總兵吳國俊、總監鄧希詔。
青山口繼入案,有罪者有巡撫陳祖苞、總兵陳國威、分監孫茂林。
殘破城邑之案,有罪者有總督天下兵馬盧象升,總監高起潛,總兵王樸、虎大威、楊國柱、劉光祚,巡撫張其平,讚畫楊廷麟。
戰敗損兵之案,有罪者總督盧象升,總兵倪寵。
出口之案,有罪者督察劉宇亮、總督孫傳廷、陳新甲、總監高起潛、總兵劉光祚等。
最終崇禎同意了楊嗣昌的意見,定了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亡主帥、縱敵出塞共四條罪狀,開出了一遛嚴懲的名單:其中有總監鄧希詔、分監孫茂林、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總兵有陳國威、吳國俊、倪寵等,再加上一些府道官員,足足三十多人,同日在京處死。這是崇禎處罰失機官員最重的一次,不但殺人最多,而且嚴令不許收屍,令三十多名官員暴屍菜市口數天之多。屍體、被鮮血染得通紅的白雪,讓人看得觸目驚心,京中的官員莫不人人自危,恐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以往被處死的官員大多望闕而哭,而這次被處死的官員卻一反常態,大多望闕而罵。可見崇禎的急功近利和對待大臣過於苛責的做法,已經開始使得大臣們的心態開始發生變化了。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由於沒有追究楊嗣昌的責任,以東林黨為首的一班臣僚再次集體上疏彈劾楊嗣昌,迫於輿論壓力,崇禎不得不將楊嗣昌貶官三級,到湖廣去督師,以應對再次造反的張獻忠和李自成。至於山東巡按宋學朱果然說到做到,在他的奏本裏,既大大表揚了宋友亮的抗敵英勇,又狠狠抨擊了宋友亮用被俘百姓將天花傳入清軍軍中的做法。
宋學朱的奏本讓崇禎有些猶豫,他想起此時的楊嗣昌還沒有離京,於是崇禎皇帝便召楊嗣昌到平台問話,想聽聽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