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亮看了看多納特,說道:”我不記得有請你帶神父來~”
“是他們自己要來的,我隻負責把他們帶到東方!”多納特聳了聳肩膀。
“主會賜予你力量和智慧的!”那個伯格因神父的中文也比較流利。
多納特笑道:”不過我想您會喜歡他們的,因為這兩個神父精通彈道學、機械學和化學。他們帶來的東西您應該會非常喜歡~~”多納特指著幾個水手正費力往下搬的東西,”喏~那是製造火槍槍管的機床。”
“哦?”一聽說有這樣的好東西,宋友亮雙眼立刻發光。
湯瑪士神父嘴角微翹,露出狡黠地笑,隨即一閃而過,用無比虔誠地語氣說道:”上帝隻會把力量賜予信奉他的基督徒。”
“我願意受洗,並許可你們在我的管轄範圍內傳教,建立教堂。但是,你們必須傳授給我你們的知識,以及這些機械。”宋友亮早就知道這些耶穌會的神父在動什麼腦筋,徐光啟、孫元化都是受洗的基督徒,自己加入天主教也無傷大雅。
這些歐洲工匠的到來為海陽衛增添了新的技術,工匠中也有專業的建築師,這使得海陽衛城的建築風格變得中西合璧,比如在敵樓的設計上,射擊孔有原來單一的圓孔變成了T字型。這樣,不管是弓弩手還是火槍手,都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上射擊。
在火槍製造方麵,原來中國的傳統槍管製造技術,主要是兩種方法:三段接合式和雙層複合式。三段接合式的做法是:第一步,製管。準備一根長約三十公分,直徑約七毫米的圓柱體的鋼芯做冷骨,先將做銃管的熟鐵燒至紅熱,然後工匠將燒至一定溫度的坯料取出,用錘把熾熱的熟鐵敲在鋼芯外,卷成一根鐵管。並在包鐵的過程中不停的抽出鋼芯用水冷卻,防止鋼芯和熟鐵焊在一起。卷成的鐵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這樣銃管才結實,經得起連續十數次的發射。
第二步,焊接。由於三尺以上的長銃是一節節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銃很容易炸鏜,工匠們把是否焊接的天衣無縫的銃管當做製銃成敗的關鍵。明代中期,倭寇侵略時明軍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紀效新書》中記載:”近來,洞曉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責成工匠,聽其卷成鐵筒,粗細薄厚不均,甚至單筒卷成,舉即炸損。”將以上方法做出鐵管再放爐中燒至白熾,同樣準備一根鋼芯,粗細同上,長度要長於成銃的長度。然後將已燒至紅亮的鐵管套在鋼芯上,由主匠把鐵管接口處大力的敲砸成一體,在打焊鐵管同時,輔錘手還要在鐵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銅粉,銅有親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結實,不至留下斷層或虛焊。鋼芯也隨時要抽出冷卻,冷卻鋼芯同時鐵管回爐加熱。最後打成的鐵管就是銃管的雛型了。
雙層複合式銃體與上法有異,它直接在一根一米長的鋼芯上裹以紅鐵,當第一層鐵包裹好以後,在這層銃體上再裹一層,使內銃的接合口被外層銃體包裹結實形成複合體。從技術上來看雙層複合銃比三段接合銃科學,銃體接合更堅固,雖然這種銃管無法做出很長的鳥銃銃管,但口徑可以做的比第一種鳥銃大,因而有限距離內威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