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不管怎麼說,這糧是宋兄弟出的,怎麼都該讓宋兄弟知道~”王子林開始稱呼宋友亮為宋兄弟。
“那知府知道這事嗎?”宋友亮問道。
“當然知道~”王子林頹然道:”知府陳大人是個好官,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陳大人隻是著急宋兄弟的另伍仟石糧食何時運到。”
“勞煩王同知帶我去見陳知府~”宋友亮冷冷道。
知府衙門前有一大片廣場,是專門舉行慶典活動用的。衙門旁邊有一個一人多高的高台,幾十個平方大小,專門用於罪犯枷號示眾。這高台上有一根旗杆。這是梟首示眾掛頭顱用的,不過有時候也掛在城門口。衙門前的廣場占地很廣,平日裏空蕩蕩的,一般老百姓都繞著走,此刻卻三三兩兩坐滿了災民。不少捕快、民壯和官兵站在衙門大門前小心戒備著。
按照當時官場規矩,來訪的人要遞上拜貼。如果是下級求見上官,往往還需要另外送門房銀子,謂之門敬。如今有王同知帶路,宋友亮自然是一路綠燈,直奔花廳而來。
知府陳國英聽說宋友亮來了,倒也不敢擺譜,畢竟人家手裏有糧食。互相行禮之後,宋友亮開門見山地問道:”我聽說倉庫大火,把賑濟災民的糧都燒了?”
陳國英大約五十出頭,兩鬢都有了白發。他看了一眼王子林,麵帶愧色地說道:”那是幾個看倉庫的庫丁玩忽職守,在倉庫裏生活烤餅,以致釀成火災。那幾個庫丁也葬身火海,算是罪有應得~”
“下官一路前來,發現一樁怪事,災民中都流傳說是官府放出消息,將在登州府放糧。所以遠到青州,近如登萊的百姓都紛紛湧入登州府。而且距離遠的先得到消息,距離近的後得到消息,於是遠近災民幾乎都在同一時間到了登州府~~”宋友亮鄭重其事地說道。
“有這樣的事情?”陳國英睜大了眼睛,”宋大人是自己人,本官現在也顧不得臉麵了。其實本官並沒有得到布政司要本官放賑的公文,更沒有放出要放賑的消息,隻是災民越聚越多,本官怕釀出民變,才不得已派王同知去宋大人那裏想辦法~~也是被趕鴨子上架,事出無奈啊~”
王子林腦袋轉得快,他恍然大悟道:”那就是有人故意放出謠言,指引災民前來,可誰是始作俑者,目的又何在呢?”
陳國英捋了捋胡子,”難道是闖賊和獻賊的同黨?他們遠在西北,即便這裏起了民變,也於事無補啊~”
“會不會是東虜?”宋友亮脫口而出,”我大明的敵人在內便是流寇,在外便是東虜了~”
陳國英搖了搖頭,”東虜與山東隔海,就算我登州府有民變,東虜又能如何?東虜善騎射不善舟楫,總不見得他們坐著大船來乘虛而入吧?”
宋友亮摸了摸下巴,說道:”我總覺得此事不簡單,大人能都讓下官去看看被火燒掉的倉庫呢?”
“當然,王同知,你引宋千戶去看看~”陳國英說道。
許二多正要跟上,宋友亮攔住了他,說道:”二多,你立刻回海陽去,再運伍仟石糧食過來,記住,多派人手護衛,一定要盡快安全運到~”
“那公子你~~”
“不用管我~立刻去~救人要緊”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