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馬賊偷襲(1 / 2)

過了年之後,宋友亮又要去大嵩衛的衛學讀書了。明朝以文製武,如果自己能考上個功名什麼的,將來行事也能方便很多。明代在周邊地區建立不少衛所,派遣軍隊駐紮,既理軍政,又理民事。但沿邊地區經濟、文化不發達,武臣子弟長期居住在沿邊地區,沒有入學讀書習禮的機會。為此,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下詔在遼東等衛設立衛學。此後,沿邊其他衛所也都先後設立了衛學。明代衛學的設立情況比較複雜,有一衛設立一所衛學的,有合二衛設立一所衛學的,還有聯三衛、四衛設立一所衛學的。

其實那大嵩衛的衛學荒廢已久,完全是一些武官子弟瞎胡鬧的地方。裏麵的教喻先生拿這般武官子弟毫無辦法,隻是按月拿俸祿,混日子罷了。宋友亮以前以為軍戶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其實事實剛好相反。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進行統計可以發現,永樂十三年乙未科,軍籍考生中榜者為47人,占總數的13.4%,與大多數軍戶尚未在經濟上翻身的背景相一致。而到弘治十五年壬戌科,軍籍進士已達到88名,占總數的22.2%。若加上14名官軍籍進士,則占到了總數的25.7%。此後,軍籍考生中榜比例大體保持在25%左右。如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軍籍(含官籍)進士為87名,占25.3%。崇禎元年有84名,占23.8%,考慮到明朝中後期軍戶數量呈持續下降趨勢,軍籍進士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朝軍戶占全體人戶的比例,說明軍戶較其他人戶謀取政治保護的願望更為強烈,付出的努力更大,隻是一般的窮軍戶無力供養子孫讀書罷了。

宋友亮走進衛學學府,隻見院子裏雜草叢生,樹木枝繁葉茂的過了火,顯然是很久沒有人打掃修剪了。園中有七八個和自己年齡相若的青年嘻嘻哈哈地來回打鬧,看見宋友亮進來,也毫不在意。

宋友亮走在前麵,許二多背著包裹緊緊跟隨,主仆二人走到一處書齋前,抬頭隻見一塊油漆剝落的匾額上寫著”禮儀”二字,一個身穿青色布衣,頭戴陽明巾的老儒生正低頭看書。依照前世的記憶,宋友亮記得那是衛學的教喻呂文洲,也是個屢試不中的落第秀才。

宋友亮趕緊輕嗽一聲,行禮道:”學生海陽所宋友亮,拜見先生~”

老儒生抬起頭,放下手中書本,輕皺眉頭道:”如果宋公子隻是想考個武秀才,那大可與他們一樣~~再來也是無益”呂文洲指了指外麵嘻哈打鬧的一班子弟。

宋友亮記得自己以前也是個頑劣之人,讀書時嘻嘻哈哈,此刻宋友亮卻一本正經地說道:”以前學生無狀,辜負了先生的苦心,現在痛改前非,決心認真讀書”

呂文洲頓了頓,似乎也發現了宋友亮與之前有所不同,又說道:”隻是我看宋公子麵向,頗有靈氣,但還需雕琢。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吾輩苦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無非上報君王,下報黎民而以。當今聖天子在位,吾輩正是大有可為之時!如果宋公子有心讀書,老夫也願意傾囊相授~”呂文洲好久沒教到正兒八經的學生了。

宋友亮趕緊向呂文洲拜倒:”請先生教我~~”

呂文洲趕緊扶起宋友亮,說道:”宋公子不必多禮,既然宋公子求學若渴,那老夫自當傾囊相授~~指一條捷徑給你”

“捷徑?不是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嗎?”宋友亮有些不解。

“哼哼~~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聽老夫說來~”呂文洲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