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揭開情緒的神秘麵紗(1 / 2)

當你兢兢業業卻不被認可時,你是繼續忍氣吞聲還是據理力爭,或者幹脆炒老板魷魚?當你一時衝動和愛人吵架時,你是先冷靜下來還是各不相讓、惡語相向以致感情破裂?當你苦口婆心開導孩子,而孩子就是不聽話時,你是保持心平氣和還是暴跳如雷,甚至拳腳相加?這些各式各樣的行為反應就是“情緒”!它就像影子一樣時刻與我們相隨。

心理學認為: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的關係的反應。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成分。

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體,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喜會手舞足蹈,怒會咬牙切齒,憂會茶飯不思,悲會痛心疾首。

情緒總能夠以很快的速度形成,快到我們甚至無法察覺,這種速度能夠在危急時刻救我們一命,也能夠在一瞬間破壞我們的生活。

有這樣一則故事:

每天早晨,生活在德國的一位猶太傳教士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他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而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反應十分冷漠。但年輕人的冷漠,卻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終於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了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

有一天,納粹黨將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向左走的人前麵是死亡之路,向右走的人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指揮官點到了傳教士的名字,傳教士渾身顫抖地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時,眼睛卻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雖然,米勒先生的表情沒有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後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生還者之路。

不同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與結果。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有時候,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個友好的動作,也會溫暖一個人的心靈,甚至成為幫助自己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盞明燈。

這就是情緒的力量,是情緒神秘之所在。如果戴著灰色眼鏡看世界,那麼你的世界必然也是灰色的;如果努力讓自己看向光明,那麼你的前途也是光明的。

在一個天似鏡,風如紗,竹濤陣陣,流水淙淙的日子裏,李白與阮籍同到神的腳下尋找快樂幸福之門。

那天,李白腰掛酒葫蘆,身著白青衫,胯下小毛驢,頂上飄飄發,不時用手撫一下那長長的山羊須。而阮籍則坐在一頭老牛拉的破車上,車上的酒瓶東倒西歪,頭發淩亂如草,衣服上半粒扣子也沒有,用一根樹枝掛住,潦倒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