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西江月再次昏迷(1 / 2)

省市電視台同時播放了萬盛連鎖老總顧萬生的告示,一是宣布溪州商會從即日起解散,請各位溪州來的老鄉多多理解,二是宣布萬盛連鎖從即日起將裁減兩千名工作人員,請各位員工予以諒解。

表麵上看是願賭服輸,骨子裏卻不是這麼回事。方佰鴻明白,顧萬生這是在有意擴大事態,好讓他的溪州老鄉和被辭退的員工把矛頭對準政府。兩千人下崗,人數不算多,可都得吃飯,難道政府可以不管?還有那些溪州人,商會被解散了,原因不在顧萬生,而在方佰鴻,難保他們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

作為對方佰鴻“打虎行動”的回報,顧萬生在每個縣區主動裁撤了兩個分店,空出的店麵由政府出資回購,從經濟角度講,他的損失並不大。

昔日威風凜凜的萬盛連鎖突然在有些地方失去了蹤影,老百姓難免要一輪一番。很多人都說這是顧萬生在看守所呆了一個月後跟方佰鴻妥協的結果。沒有萬盛連鎖無限製的擴張就不會有顧萬生的牢獄之災,沒有顧萬生的牢獄之災,也就沒有他跟方佰鴻的妥協。一個有錢,一個有法,結果隻能是法律讓位於金錢,因為顧萬生的例子已經證明法律在有些時候連個屁都不如。實事求是地說,老百姓的議論是有道理的。因此,方佰鴻並不在意別人對自己說三道四。

不過,在顧萬生看來,事情遠沒有老百姓想的那麼簡單。以前,他有事情可以靠金錢開路,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金錢失去了作用,權利也就發揮了威力。金錢在權利麵前往往是無力的,隻要權利願意,它隨時都可以將金錢化為己有,而金錢卻沒有可能將權利拉到自己門下,即便有也少得可憐。他顧萬生之所以妥協,不完全是怕方佰鴻會真的讓自己人間消失,而是覺得再僵持下去吃虧的一定是他。就算他腰纏萬貫,可他口袋裏那些錢跟政府比起來還是太少了,他沒有膽量跟政府打消耗戰。

當然,溪州商會的解散僅僅是表麵上的,除了極少數人因為對顧萬生表示不滿主動退出之外,大部分溪州人依然團結在顧萬生周圍。顧萬生出身於商人之家,自然知道利於對這些鄉黨來說意味著什麼,也知道如果沒有利益,這些人不會像現在這樣對自己忠心耿耿,可是那也不能拋棄。這些人雖然不能扛槍上陣,可在關鍵的似乎依然是有用的。比如這次,商會號召大夥兒罷市,雖然以自己的妥協告終,但其中蘊含的力量應該讓方佰鴻頭疼了不少。

從東方地產到萬盛連鎖,方佰鴻的“打虎行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各大企業開始紛紛搞內部整頓,甚至有些企業主動要求在自己內部建立黨組織。

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一直都在搞,可是效果並不理想,企業內部的黨組織往往淪為花瓶式的點綴,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既然有這麼個好的開頭,方佰鴻當然願意借機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好讓企業內部的黨組織真正發揮作用。

按照省委的新政策,凡是派駐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最高可以享受副廳級待遇,最低也可以享受處級待遇,而且還可以在企業內部兼任副總一類的角色。於是,很多在機關升遷無望的人都開始要求到企業去。既可以解決級別問題,又可以享受雙重待遇,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幹呢?

與大規模撤換派駐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同時在展開的是,原來由政府派駐各企業的工會負責人都被召回。因為省政府已經規定,今後企業的工會組織由工人自行選舉,這樣一來,原來由政府外派的“禦用”工會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各企業看來,這些表明上一團和氣的動作其實包含著一個意思,那就是方佰鴻開始一道又一道地往企業頭上套繩子。如果說各企業原來都是脫韁野馬,可以自由奔馳,那麼現在就不同了,他們都感覺自己家被捆得很緊,不要說奔跑,就連呼吸都很困難。

各企業能在雲都立足,並且一步步做大做強,可定都有各自不同的關係。因此,告狀信雪片一樣飛到了省委和北京,都要求對省政府的做法給一個明確的界定和解釋。

不要說告到北京,就是告到聯合國方佰鴻也不緊張,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做法讓誰也跳不出刺兒來。到了北京的舉報信都被批轉到了省委,吳碧玲憂心忡忡地找方佰鴻談話,要他收斂一些,畢竟在M省經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經濟出現了滑坡,恐怕連吳碧玲自己都無法承擔後果。

是啊,從根子上講,政府確實得罪不起這些企業,他們都是納稅大戶,政府的口袋裏有一大半的的錢是他們上繳的,如果他們撂挑子不幹,後果確實不好。事實已經證明,自從開始整治東方地產開始到現在,省裏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有所放緩,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政府過度幹預企業生產的惡果已經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