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作行船的話,那麼目標無疑就是海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但是如果選錯了燈塔的話,隻會讓自己感到迷失,越來越迷惘,反而給人生帶來更強烈的孤獨感。所以,目標就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要有一定的製定依據。同樣,如果你選錯了到達彼岸的航道,多走彎路不說,還很容易迷路,也會嚐盡孤獨。因此,想要避免由於錯誤對待目標而帶來的迷茫無助,你可以嚐試下麵的兩個步驟:一是確立符合自身的目標;二是結合實際去實現這個目標。
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曾做了一項對應屆畢業生的研究調查,發現隻有3%的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20年以後,也就是到了1973年的調查顯示,這3%的同學比其它97%的同學更富有、更成功。原因很簡單———這3%的同學具有明確的符合自身的人生目標。
那麼另外97%的人為什麼沒有像3%的人那樣取得成功呢?原因是這97%的人沒有設定目標,他們對目標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甚至對失敗有一種恐懼感,他們害怕被拒絕,甚至他們認為自己的形象不佳,對自己缺乏熱忱。設定目標可以使生活方向和目標更明確,你就會專心地去實現目標。當你設定目標以後,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製定目標時要寫下確實想做的事情,列出實現目標以後可以得到的好處,還要列出完成目標必須要克服的障礙。簡而言之就是目標需要是量身定做的。
如果你是一個銷售人員,那麼你的目標可以是這樣的:必須對產品、服務,甚至生產環節、開發技巧方麵的知識,都要非常了解。然後問自己那些優秀的銷售人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麼做得那麼好、哪些地方超過了自己??沒有計劃就是計劃失敗,隻有量身定做的目標與計劃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上進心和追求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督促前進的動力,目標是驅動生活的強大引擎,信念是支撐生活的必備武器。目標相助,信念相隨,茫然、孤獨和猶豫就會離你遠去。製定目標要從實際出發,執行目標的時候,還要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做出新的選擇。要知道,工作可以一如既往,而目標應當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隻要這種變化是積極的,就應當放下包袱,毫不猶豫地去校正它,實踐新的目標、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但是,這種校正和實踐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一種揚棄,是跨越式的進步。總之一句話,目標要切合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我們製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養成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好習慣,避免好高騖遠,以至於最後可能一事無成。
大目標的實現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否則欲速則不達。要一環套一環的前進,前一段是後一段的基礎,必須一次做好一段的事。分段實現大目標不僅有利於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也有助於消除倦怠心理,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因此,我們在製定自己的奮鬥目標時,不要光著眼於最終的目標,還要考慮到它的長期性、艱巨性,並把它分解為若幹個階段性目標然後依次完成,直至最終實現大目標。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將目標進行合理分解的好習慣,讓自己更輕鬆地實現目標。
那麼是不是我們一旦發現目標不容易達到,或者遭遇失敗的時候就否定之前目標的合理性呢?縱觀身邊的成功人士,我們會發現他們有著相似的共同點:大的成功就是在經曆大的失敗後跨過一步,這樣就會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而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即將成功之前放棄了。因此,當你快要接近目標時,如果遇上了挫折或是種種艱辛困苦,千萬不要放棄,你最大的成功,很可能就是你失敗後麵的那一步。當然,要堅持目標,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要堅持目標,但不一定把堅持放在方法上。我們常聽別人鼓勵我們堅持下去,但是堅持目標卻不見得一定要堅持策略。不妨將堅持和實驗精神結合。
其次要明確目標的原因。目標告訴我們所追尋的是什麼,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確定我們為什麼要定下這個目標,也就是實現目標後會有什麼好處。當我們追尋目標的路途變得艱辛,卻還得繼續堅持時,通常推動我們繼續努力的就是這些原因,而不僅隻是目標本身。因此,我們也要把目光放在這一驅動目標的“好處”上。
確立符合自身的目標,然後再結合實際去實現它,就這麼簡單的兩步,卻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全部;就這麼簡單的兩步,卻可以讓你從此不再孤獨、不再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