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話是我回W城等待顧翌凡和林希舉行婚禮的那幾天,從書本和電視劇中看來的,我並不知道古代人究竟是不是這麼說話,心中忐忑不安,等待她說話。
太子妃放下手中針線,帶著一抹溫柔笑容,向我輕輕點了點頭,說道:“好一個乖巧的姑娘,倒像表姐的親生女兒,給她賜座。”她向身旁侍女示意,那侍女忙將一個繡墩搬過來,又給我捧來一盞香茗。
太子妃仔細看了看我,柳眉微微一動,問道:“我聽他們說了一些緣故,究竟是怎麼回事,讓你們如此倉促上京?”
我喝了一口水,按照桂香告訴我的情況,將漢王朱高煦得到孫羽綾的美人圖,企圖脅迫她為侍妾等等前因後果講述了一遍,說道:“……侄女走投無路,爹爹才懇求彭城伯夫人舉薦侄女上金陵,懇求娘娘庇護,侄女即使在東宮內為奴為婢,也沒有關係!”
太子妃身旁侍女聞言,不禁低聲笑語道:“東宮內如今可不缺奴婢,缺的是溫柔賢惠的主子娘娘呢。”
我聽得一頭霧水,不知該怎麼回答。
太子妃語氣和藹,說道:“你不用管她們玩笑的話,你既然來找我,以後就安心在宮中住下,等你爹爹給你找到夫婿時再出宮去,不用懼怕漢王迫你為妾。你小時候的模樣我還記得,如今是越長越美貌了,你平時在家都做些什麼?認識字嗎?會不會針織女紅?”
我見她開始“查問戶口”,好在早有準備,胸有成竹答道:“侄女認識字,針織女紅也會一些,平時在家常去爹爹的染坊學習裁剪衣服、描畫圖樣,幫母親和二娘料理家中雜務。”
太子妃似乎十分滿意,點頭稱讚道:“很好!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用懂得太多詩文,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安心相夫教子才是女人家的本份,藏愚守拙方有福氣,母後在世時曾作《內訓》、《勸善》二書,我常常翻閱背誦以自省,你以後在宮裏住下來,不妨用心看看。”
我見她讓我看已故皇後寫的書,忙點頭道:“侄女一定認真看。”
太子妃對我的態度溫和親熱,午時在宮中賜宴為我接風洗塵,又將東宮太子側妃譚妃介紹給我認識,譚妃與太子妃年紀相仿,神態較為嚴肅,東宮侍女們對她的畏懼恭順之態更勝太子妃幾分,太子妃性情敦厚平和,並不介意,兩人相處似乎很和睦。
傍晚時分,我回到偏殿內,發覺桂香和桃兒都不見了,急忙詢問偏殿侍女,那侍女道:“東宮事務如今都是譚妃掌管,今日姑娘去覲見太子妃的時候,譚妃娘娘身邊的管事姐姐將她們二人傳詔去了。”
我信步向西麵走,見一所小小宮苑匾額上書“翠華宮”,種植有翠竹千竿,十分幽靜別致,幾名侍女低頭打掃竹葉,我走近她們問道:“幾位姐姐,請問今天管事姐姐有沒有詔見兩名個子小巧的小姑娘?”
那侍女頭也不抬,隨意答道:“好像是有,娘娘說她們以後就是東宮侍女,孫家姑娘雖然不用作雜役差使,她們二人出身染坊,以後就留在東宮織染局,管事姐姐剛剛分派她們到內織染局當差去了。”
我問道:“織染局是做什麼的?”
那侍女終於看了我一眼,答道:“你是新來的?宮裏司掌殿下娘娘們起居的共分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麵局、司苑局,如今全由司禮監陳公公統管。織染局有內外之分,外織染局歸屬工部管轄,為文武百官訂做朝服,內織染局掌管宮廷綢緞布匹衣服,是銀雁姐姐在主持管理。”
我還是不太明白,說道:“那她們每天需要做什麼呢?”
那侍女向北麵指了一指說:“內織染局人多事雜,這具體差使我可說不準,你去那邊看看就知道了。”
我一路走到內織染局院落前,探頭向內張望,果然見到一名身穿紅色宮裙的高個子侍女領著桂香和桃兒,出聲呼喚道:“銀雁,譚妃娘娘命我給你派送兩名新人手幫忙,還不快出來!”
東側廂房內匆匆走出一名身穿銀灰色夾襖的侍女,年約二十五六歲,鬢旁斜簪著一小朵桃粉色絹紗所製蓮花,手中拿著零碎綢緞和刀剪,肩上還搭著一根丈量身材用的布製軟尺趕著應答道:“來了來了,我這裏正忙得不可開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