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的《朱宏草書百首》是朱宏先生近年來創作的作品,在中國書法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部作品的出版,是朱宏先生繼承傳統的深厚功力和時代創新相結合的結晶,在當前書法界書風混亂的情況下,他的草書開一代新風,樸實無華、草而不亂、媚而不俗,既有二王的流美,又有懷素智永的狂放豁達,浸著孫過庭、黃庭堅的精妙章法,更有音樂般的旋律美。似涓涓溪流,清澈透明,又如大河奔流一瀉千裏,顯現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前赤壁賦》則是一幅堪為朱宏先生草書代表性的作品。此作長6米,寬2米,45行,每行在12字左右。重布局、巧錯落、大氣磅礴、揮灑自如,在結字和用筆上收放嫻熟,變化多端,兼之用墨枯濕得法,字幅之中,又有若幹處“眼睛”(最先映入眼神的字)暗藏,故而從整體上欣賞,作品靈氣飛動。連慣綿綿,書鳳與蘇子之文珠連璧合;從細微處觀察,則無一處用筆用墨不傳神,正是大小合一,內外兼容,如此佳作,非收春聖手。誰可為之?
小楷,是最能反映一個書法家筆下功力的基礎性書體,尤其是蠅頭小楷,最須心存定力,看上去每一筆都是有起有收,無論用筆還是結字均要遵循嚴謹的法度,但高層次的小楷,同樣應達到內在的意境與外在的筆畫表現融為一體,正所謂“筆斷而意連”;不然,看上去是工整、漂亮,而細加推敲,便顯得呆板生澀,了無活力。朱宏的長卷《錄曆代名人文》凡24篇,寬2尺,長5米,洋洋20000餘字,無一字不是蠅頭小楷,且筆畫呼應,字字如珠,字體中可見其曆久研習晉唐楷書的烙印,其中以二王和歐書的風格尤為突出。一般說來,作小楷,一二百字或三五百字尚可一氣嗬成;再長,就難以做到前後一致,首尾貫通,而一旦停筆之後再次續書,則往往因心境、感覺、筆端生熟程度以及墨色濃淡的變化而導致作品同上一次異樣,朱宏此作前後共用了半月時間,卻令人分辨不出文之中斷、連續之處。
“書者意也”。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提出“意前筆後者勝”充分闡明了書法創作心中要有成熟的設想,去追求精神橫溢的藝術形象。朱宏先生的作品如此超凡脫俗、飄逸靈修、觸及心靈,無不與朱宏先生的藝術研究和功底有關。
文如其人,書見其誌,欣賞朱宏先生的書作,無論是中堂條幅,還是橫披、鬥方;無論是扇麵小品、蠅頭小楷、手紮、尺牘,還是擘窠巨幛,觀其書給人一種雅士搖扇、佳人攬鏡、清風拂麵、賞心悅目之感。朱宏筆下書法的一筆一畫或工或寫組成的漢字元素得到充分的舒展和發揮。
朱宏先生的書法造詣源於對中國漢字獨特的研究和對中國傳統文化及當代中國社會的深刻了解。朱宏先生認為,漢字的結構規律限製了漢字的每一筆、每一部分的大體空間位置,由此決定漢字的互不混亂。創作者必然在一定的空聞和一定的形態下,進行大膽的設想、構思、探索、創造。依照結構規律,可以對某一部首或部位,某一筆劃采取適度的誇張手段,以強調其特征,達到和諸統一的目的。如黃山穀的字左右取勢,若長年蕩漿;吳昌碩的字左低右高,似登梯而上;鄭板橋的字顧盼有情,有如音樂旋律的起伏,給人以淋漓暢快之感,而不失結體方正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