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6 無處不在的吳雪霞(2 / 3)

吳三桂則氣呼呼的哼了一聲,似乎對於夫子這般處置,很是不滿。

王秋雅陪在韋寶身邊,也很是惹眼,不管是女扮男裝,還是女扮男裝,隻要是眼睛不瞎,其實都騙不了人。

所以,曆史上不管是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是花木蘭代父從軍,都不足為信。

韋寶覺得,即便是自己召入軍工署的那個長得很像男人的姑娘鄧二鮮,要是扮成男人,多半也還是能一眼看出來的,女人天生便有些地方和動作,和男人有所區別。何況鄧二鮮本身穿著打扮就跟男人無二致。

“吳三公子這趟來,是今天來,等會走,還是打算待上一段時間?”廖夫子調笑的看著吳三桂。顯然,吳三桂在這個學堂來來去去,已經很多次了。

吳三桂看向吳雪霞。

吳雪霞替吳三桂回答道:“夫子,這趟三桂一定要考取童生!否則他以後必須每日就學!”

“啊?三哥!”吳三桂有點撒嬌的口吻。

吳三輔哈哈一笑:“三弟,你這不是要了三桂的命?”出了吳府,吳三輔對於女扮男裝的妹妹,也喜歡叫三弟這種調侃性質的稱呼。

吳雪霞轉了笑臉:“不是我要他的命,這是爹爹的命令,不得違抗的。”

吳三桂苦著臉不再說什麼。

“大家都進去吧,準備上課了。”廖夫子笑道:“韋公子今日第一天就學,等會要整肅儀容,著學子服侍,行拜師大禮。”

韋寶點頭答應,這些他都有準備,“是,夫子。”

“夫子,你們學堂現在越來越不挑人了?是不是隻要有銀子,什麼人都可以來這裏就學?”吳雪霞掃了韋寶一眼,然後問廖夫子。

廖夫子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光有銀子可不成,也得看看資質的。”

吳雪霞點點頭,然後直接指著韋寶道:“此人蠢笨如豬,夫子考問過他的資質了嗎?”

韋寶腦門掠過三道黑線,心說老子有錢,愛入學便入學,管你屁事呀?“我說吳公子,你出口成髒,有沒有點禮貌?”

韋寶見吳三輔都稱呼吳雪霞為三弟,吳三桂稱呼吳雪霞為三哥,所以也很配合的稱呼穿著男裝的吳雪霞為吳公子。

“我在說你麼?你這麼急著跳出來承認,哈,我知道了,你覺得自己蠢笨如豬,是不是?”吳雪霞見韋寶著了道,好不高興,嬉笑連連。

韋寶無意於女子在大庭廣眾下鬥嘴,極為後悔不該理會她的!越是跟吳雪霞吵架,越是失了自己堂堂男子的風度嘛,歎口氣,忍住了沒有反擊。

吳雪霞見韋寶吃了一癟,居然沒有回嘴,頭一回有種勝利者的喜悅,好不高興,再問廖夫子,“夫子,你還沒有說怎麼看資質呢?”

“怎麼看資質?”這還真的把廖夫子難住了,以往考問,都是從來沒有受過教育的孩童,簡單的問一些問題,確認不是腦子有問題的,便可以入學,在他這裏入學,幾乎零門檻,唯一的條件就是不是傻子,家裏有銀子交束脩,僅此而已。

“我覺得,至少要熟讀四書五經吧?否則來學什麼呢?再說了,這個時候入學的人,還不是為了趕馬上要到來的縣試麼?”吳雪霞出了一個餿點子:“如果連基礎的文章都不熟悉的話,不知道原文和意思,不知道出處,還參加什麼科考啊?”

在場眾人聞言,均倒吸一口氣,吳雪霞的話雖然在理,挑不出什麼錯誤,但是說起來容易,真的要說通曉四書五經,考個童生肯定沒有問題,但是有秀才功名的人,也不敢打包票說對四書五經的全部內容都熟練掌握了吧?

韋寶自然自己肚裏那點水,若把能夠考取童生比喻成一個水桶裝滿水的學識程度,那他這個桶子裏麵,連十分之一的水量都危險!

韋寶是完全將科考寄希望在作弊上麵的,根本不可能通背四書五經。

王秋雅見韋寶麵有難色,氣的揷嘴道:“吳大小……公子,既然這麼說,那你能背囉?還是你身邊的這位吳小公子能背?”

王秋雅本來想叫吳大小姐,硬生生忍住了,改口稱呼公子。

吳雪霞似乎早就料到韋寶或者韋寶身邊的王秋雅會這麼反擊,笑道:“我可沒有這個本事,不過,我又不用參加科考。我弟弟已經拜過師了呀,我是聽剛才夫子說要新收學子,才有此一問的,至於夫子是不是要考教,我哪裏知道?”

王秋雅和韋寶都暗暗生氣,暗責吳雪霞伶牙俐齒。

廖夫子則為難的看著韋寶,不知道該如何化解,“韋公子的意思呢?”

“沒有問題,我既然有心參加縣試,考教是遲早要麵對的!”韋寶淡然一笑,也想檢驗一下自己之前在韋家莊自學的成果。

在場的一大幫學子聞言,無不竊竊私語,沒有想到韋寶真的敢答應啊?這麼自信?倒是有許多學子覺得吳雪霞這是在故意刁難人,為韋寶打抱不平。

吳雪霞還以為自己耳朵有問題了呢,看鬼一般的看著韋寶,不過轉眼便高興起來,預備好了看韋寶笑話。

她並不將一幫書院學子的竊竊私語放在心上,輕輕地哼了一聲。

相比於生意人和做官的人,還有吳三桂這種愛習武的人,吳雪霞最不放在心上的便是書呆子們,因為她知道,一萬個書呆子,頂多出一兩個能靠讀書讀出名堂的人!這是一條險路!

大明官場,真正進士出身的人,十之一二,都頂多了!大部分為官宦世家的子弟,通過各種關係進入的官場。要不然便是商賈巨富,靠銀子一路打通的關節,謀個六品七品的官職。

比如三品大員死霸占著位置不肯退休,要退下來可以,得蒙蔭子孫,讓子孫中有個人出任五品官,甚至是四品官,三品大員才肯退休,一般都是這種繼承方式。構築了整個大明的官場,否則二百多年,才10000個左右的進士出身的人,哪裏能維係整個帝國官場的長期運轉?

真正進士出身的人也沒有什麼軟用,大部分人都是在七品官位上,一幹就是一輩子,運氣好,會做人的,才有望進入五品以上,那已經是佼佼者了!

在大明,沒有個五品的官身,幾乎都不能算是官員,七品縣令也就在老百姓眼中牛逼,在官場,多如牛毛的小吏而已。

這下子輪到廖夫子為難了,不知道該出什麼題目考問韋寶,倒是很想和韋寶先‘串通’一下,想問一問韋寶對於哪一篇文章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