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3 韋公子送還銀子(2 / 3)

韋寶說吳雪霞幫過她,還的確是有這麼回事,沒有吳雪霞,他不可能輕易的從一幫鄉裏土財主手裏將六千多本地鄉民的欠據拿到手上來,從而一舉獲得了對本地的控製權!

吳三鳳和吳雪霞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韋寶一句話可以讓場麵進入冰窖,一句話又可以讓氣氛重新溫暖,都鬧不懂這廝是什麼人變得啊?這話鋒轉的也太快了吧?

“哼,說的好聽,你若是念著我對你有恩,幫助過你的話,你便不該當時不出來想見。”吳雪霞並不領韋寶的好,依然語氣冷冰冰的。

韋寶嗬嗬一笑:“我當時正在忙啊,有的事情,一時半會停不下來的,等你長大些便明白。”

韋寶說罷,還風騒的眨了眨眼睛,調戲吳雪霞。他其實當時在讀書,並沒有做啥男女在床上的運動,卻說的很是噯昧。

吳雪霞雖然還是未經人事的少女,但見韋寶笑的風騒,立時想到了不好的事情,狠狠的哼了一聲,側過了身子。

吳三鳳倒是被韋寶惹得神色舒緩下來了,“既然是些許誤會,說開了便是了!這銀子,便不用退了!我吳家拿出去的銀子,從來不拿回來,若你們不想要,就扔了吧!”

吳三鳳這話倒是說的很符合他的身份,也附和他紈絝公子哥的做派。

韋寶笑了笑,“既然如此,我打賞給門口那幾個兄弟,可否?看他們一直伸著頭聽我們說好,怪忠心的。”

吳三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韋寶便信步走到廳門口,對那幾個隨扈道:“你們是保護吳大小姐的吧?挺賣力的,這是我替大小姐感謝你們的。”

幾個隨扈明明是吳大公子的隨扈,麵麵相覷之後,看向吳三鳳。

吳三鳳看了吳雪霞一眼,吳雪霞想韋寶這是不肯將銀子再拿回去了,若是不收,又得一番折騰,暗忖韋寶這人心思真的多,真的難纏,沒好氣道:“他愛賞誰就賞誰,給咱們家的下人喝頓酒也不錯!”

吳三鳳遂對那幾個隨扈點了點頭,幾名隨扈大喜,“謝謝韋公子,謝謝大公子,大小姐。”說著便收了韋寶的‘賞銀’。

韋寶笑著拍了拍手,回歸座位:“好了,這事就這麼揭過去了,隻盼著吳府今後再要讓人到我店裏去,能提前打個招呼,我好親自接待才是。”

吳雪霞聽韋寶這話中帶刺,又哼了一聲,直接問道:“韋公子,哪家店鋪買東西,不能知道貨物是什麼東西製成的?唯獨你們家的貨物例外?其中要是有不好的材料,難道也讓客人用麼?”

“他們不是不肯說,而是真的不知道啊。”韋寶笑道:“貨物賣出去之前,我們已經經過24道工序檢測,確保萬無一失,如何不敢給客人用?”

韋寶巧舌如簧,吳雪霞根本說不過他,至於24道檢測工序雲雲,都是韋寶信口胡說的。

吳雪霞聞言,又忍不住哼了一聲,被韋寶氣的有點上頭了:“那你是東家,你總知道是啥東西做的吧?”

韋寶笑道:“吳大小姐對我們家的貨這麼感興趣?咋滴?想仿製麼?”

吳雪霞被韋寶直接點破,粉臉一紅,“怕人知道啊?”

韋寶遂笑嘻嘻的將製作材料說了一遍,將肥皂和煤油燈的材料說的很詳細,隻是胡亂說了火柴的製作材料,因為火柴中的硫磺是違禁品!“怎麼樣?吳大小姐還要問什麼麼?若是記不住,我寫下來也無妨。若是吳大小姐真的很感興趣的話,我還可以親自教你製作。”

吳雪霞粉臉又一紅,也不知道韋寶說的是真是假,但是從他說的這麼詳細來看,覺得韋寶不像是騙人,沒有想到韋寶這次這麼‘聽話’,居然全部告訴自己了?

韋寶不怕人家知道製作材料,光有材料,不知道化學反應,也是無用的,尤其其中用到的酸堿,那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短時間能琢磨出來的了。

而且他知道,就算說讓吳雪霞親自來,他便親自教,吳雪霞也絕不好意思過來學,那成什麼了?吳雪霞這種名門閨秀怎麼可能跟他一個鄉裏少年單獨相處?而且,弄清楚了別人的製作材料,還要別人教授工藝,那同搶劫有啥分別?

“我不用你教!”吳雪霞嘴硬道,邊說話,邊強行去記韋寶剛才說的一大堆材料,足有上百樣,不過她博聞強記的能力便是男人也抵不過的,她有信心。

吳三鳳則是大喜,他相信手下人能仿製出肥皂和火柴,他最為感興趣的是韋寶的煤油燈,尤其是煤油燈上麵的玻璃:“韋公子,那煤油燈上麵用的是假玉麼?你們是怎麼做出來的?能說說麼?”

中國古代玻璃的名稱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稱還有璆琳、流離、琅軒、藥玉、陸離、瓘玉、假玉等等。

玻璃這個名稱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稱西方進口的玻璃器。

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稱中國古代玻璃和傳統工藝玻璃為琉璃。

中國古代玻璃不同於西方玻璃鈉鈣玻璃的品質和體係,化學成分有所不同,當屬於鉛鋇玻璃。

中國也並非沒有鈉鈣玻璃,不過鉛鋇玻璃為主流。

玻璃的起源尚不明確,最早出現的類似玻璃的材料是大約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地區製造的一種名為“費昂斯”的物質,而它的主要成分是結晶態的石英粉末,製作工序是先成型後燒製,這與玻璃不同。

而韋寶的製作玻璃的工藝,上來便是先製成玻璃液態,然後吹氣定型,已經是現代工藝,隻是工藝尚不成熟。

中國西周時期的墓葬和遺址中有出土許多人造彩色珠、管,材質接近費昂斯,也不算完全意義上的玻璃。

最早的玻璃大概出現在春秋末年。

越王勾踐劍,它的劍格兩麵其實有鑲嵌著含有較多小氣泡的淺藍色玻璃。這上麵的玻璃塊不含鉛,隻算是鉀玻璃。

漢代玻璃繼承戰國鉛鋇玻璃的傳統,多仿玉。按器形、用途分為玻璃容器、喪葬用玻璃器和玻璃裝飾品。有較多為羅馬波斯進口的玻璃器。

到了魏晉南北朝,雖然社會動蕩,但是上層社會的鬥富和奢侈作風,還是使鉛鋇玻璃得到發展,羅馬和薩珊器皿的進口增多。

至遲北魏時期,中國已經采用了玻璃吹製技術。

這個時期的國產玻璃器與進口的羅馬玻璃、薩珊玻璃相較,數量是比較少的。

隋唐時期的玻璃製造出現重大發展。尤其是唐朝的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隋唐時期的玻璃成分主要采用高鉛玻璃和鈉鈣玻璃兩種不同配方,尤其是鈉鈣玻璃在這段時期明顯增多,這又和當時東西方經濟文化往來是分不開的。

在唐代,佛教的舍利瘞埋製度是選用玻璃瓶作為盛放舍利的最內層的容器,這也促進了中國玻璃業的發展。

此時與西方的玻璃貿易仍在繼續,西亞的晚期薩珊玻璃和早期***玻璃仍不斷通過絲綢之路輸入我國。

宋遼時期,唐代高鉛玻璃工藝得到繼承,而沒有明顯發展。中國的玻璃製造進入了民間。也是從這時開始,玻璃的身價開始一落千丈。

因為人們對玻璃這種物質的認識得到澄清,知道了它是人工製造的材料而非天然形成的寶石。這從人們對玻璃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藥玉”、“假玉”。

雖然玻璃進入民間,不再被上層社會獨占,但中國傳統玻璃沒有和西方玻璃一樣走入日常生活的範圍成為常見生活用品。

其原因是傳統玻璃的脆弱特性,使其隻能成為擁有美好質感和觀賞性的工藝品而非實用品。

這時***玻璃仍在繼續輸入。

元明時期玻璃不被重視,即使仍有生產,技術也沒有提高多少。

明時海禁,進口我國的西方玻璃器數量明顯下降了,此時***玻璃正走入下坡路,取代***玻璃的是威尼斯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