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一年,你敢不敢
策劃/本刊編輯部執行/任憑
“休學”這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周圍,或多或少會有同學因為生病、因為傷痛,或者因為學習跟不上而休學。但相信每一個孩子,都不會主動想到要休學。可是,如果我告訴你,有爸媽僅僅想讓自己孩子睡到自然醒、培養興趣愛好、擴大知識麵、帶他出去旅行,就毅然決然地為孩子辦理休學手續,你信不信?
這樣敢為人先的爸媽,在長沙就有3位。他們都是長沙知名學校的校長或者書記,卻在自己的孩子進入中學前後,不約而同地做了同樣一件事:暫停孩子一年學業。
這究竟是對現行教育體製的反叛,還是對新的教育方向的探索?聽到這個消息時,你是想對天咆哮——為啥我爸媽不這樣,還是絕不苟同?如果這樣另類的休學真的來臨,同學們,你們又敢不敢親身體驗呢?
本期話題,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新型父母的觀點,看看中學生們的反應吧,或許,觀點的碰撞,會讓我們獲得新的感悟。
停一停,讓孩子輕裝上陣
常立新,原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現任長沙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從教25年。
為何讓女兒小學畢業後在家“賦閑”一年?常立新說,主要原因不在女兒,而在自己。“按照現在大部分孩子的成長步驟,一般從進入初中開始,就壓力增大。”常立新強烈地覺得:“讓孩子自在地玩一年,是多麼珍貴和有價值。而且就我們的人生經曆來說,隻有人在空閑的時候,才會想起去做各種有意思的事情。”
當時11歲的笑笑在這一年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呢?在小姑娘的記憶裏,自己那年可以睡到中午自然醒,午飯後開始自己看書、搗鼓航模、下圍棋、練書法、學騎自行車,晚上一家人看電視、聊天。總之,那一年是想幹嘛幹嘛,自在快活。
不過,在常立新看來,那年隻是形式上無為而治。事實上,他有針對性地撩撥起女兒在某些方麵的興趣:小姑娘邏輯能力差,爸爸就慫恿她一起看動畫片《圍棋小子》,結果小女生迷上了學圍棋;小姑娘不愛寫作文,爸爸就成功讓她愛上了“悅讀”……
如今,重返校園的笑笑學習、生活狀態都十分輕鬆、愉悅。他們認為,這跟那一年的休學關係密切。“那一年的成長,讓她自信;那一年的自由探索,讓她知識麵拓展,不抵觸學習。”
停下來,讓孩子找到自我
長沙市燕山二小校長朱誌湘,在兒子小學升到初中那年,為孩子的學業按下了暫停鍵。
朱誌湘說,因為自己工作太忙,兒子5歲時,就把他帶在身邊,讓他提早入了學。入學後,孩子每天早晨都睡不醒,經常哭著去上學,“看著孩子每天把上學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心裏特別難過。而且,如果對學習很抵觸,怎麼會擁有好的學習能力呢?”朱誌湘充滿了自責和擔憂。
休學的一年,她讓兒子開始調整,主要做3件事情:一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二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強化特長培訓,三是帶著孩子到處旅行。她說,那一年,是孩子最開心的一年。每天8點多起床,上午畫國畫,下午打羽毛球,晚上練習心愛的吉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中。一開始,並不是全家人都支持孩子休學。直到孩子複學進入初中,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有個性,家人才漸漸相信,是母親用勇氣為孩子重蓄了能量,找回了自信。
停一年,讓孩子接接地氣
”我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這一年,確實兒子變化挺大的。”夏延剛說。這位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的黨委書記,在兒子念到初二時,為孩子辦理了休學一年的手續。原因是:“孩子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似乎成了應試教育的機器,這樣下去孩子身體會被搞垮,得讓他調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