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郾城,兗州地界最為繁華的城市,人口眾多,商貿繁榮。

郾城東頭八街九巷,布莊子,飾樓,紙筆店,藥鋪子,各種各樣的店鋪鱗次節比,各色招牌高低錯落,再加上那來來去去川流不息的人流,不用問也知道,這可就是鬧市區了。

街頭巷子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粗看似乎人人麵上都帶著和和氣氣的笑容,其實仔細一瞧,都是表麵功夫而已,賣家費力招呼,買家挑三揀四,誰也不會多留份心思留意身邊的路人。

然而,如此插肩接踵的街頭,有一個人卻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目。那就是榮輝布莊的當家大掌櫃張平。

起榮輝布莊,郾城裏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乃是郾城乃至整個兗州地區數一數二的布莊,上至禦製進貢的貢品綢緞,下至普通百姓穿著的棉布料子,無所不做,無所不賣。

所以,能在這莊子裏幹活的都是能手,等閑人可是進不來的。那當家掌櫃更是能者中的佼佼者了。

然而,就是這麼個佼佼者,如今卻麵色焦急的站在自家店門口,不停張望著路口處,似乎在等著什麼人。

鄰家店鋪的二隔窗看見,好奇問道:“張掌櫃,您老幹嘛呢?”

張平不動聲色,連眼神都沒落在問話人身上,隻是淡淡答道:“今又該是查賬大日子了,等著我家大姐過來呢。”

鄰家店二聞言縮了縮頭,宋家大姐宋春娘,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精明女子,打就被宋家大老爺帶著做生意,據才剛啟蒙認字,就會看賬本算收入了,如今更是閉著眼睛不扒拉算盤都能算出數來,還比旁人更快更準。有這麼個太歲鎮著,宋家家大業大,賬上卻愣是幹幹淨淨,一點貓膩都沒有。

如今太歲來巡山,這張掌櫃有失常態倒是可以理解了。

鄰家店二帶著幾分同情安慰道:“再怎麼厲害的角兒都是個姑娘家,等回頭嫁了出去,家裏的生意也不好插手了。”

言下之意,這宋春娘再是生意場上的閻羅王也沒有用,嫁作人婦還能拋頭露麵?宋家店鋪的下人們隻等熬這幾年,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哪知張平不買賬,狠狠的一道眼神掃射過來,那眼中的厲色差點沒把年紀輕輕的店二嚇出尿來,“你若是我手底下的人,這般沒分沒寸的話,我隻消點個頭,你就得丟飯碗。就算你不是我的人,這話隻要傳了出去,隻怕郾城你都呆不下去!看在你新來不懂事的份上,剛才那話我隻當做沒聽到,若是再有下次,絕不輕饒!”

這話把店二得灰頭土臉,有些冤屈,可是在宋家勢力麵前,這點冤屈又算啥呢?還是保住飯碗最重要。於是乎,訕笑了兩聲,連頭帶身子徹底縮回自家店鋪了。

張平這才收回了眼神,繼續張望著路口處,算算時辰,也該是到了啊……

此時此刻,被張平心心念念的,被無名店二黑化的宋春娘,正坐在轎子裏,不緊不慢地往榮輝布莊趕著。

宋春娘半閉著眼睛,有些無聊地聽著外邊吵吵雜雜的人聲,這條路,從五歲開始,每隔幾就要走一趟,時候還覺得新鮮,每每都不顧養娘的阻止,非得要掀開簾子看外邊景色,可等走的多了,連一路上有幾家糕點店,幾家酒樓,幾家鐵鋪都爛熟於心,也就沒了看景的興致。

查賬也一樣,一開始,爹爹領著還不及桌麵高的自己到各家店鋪翻賬本看庫存,眼見著庫房裏色彩斑斕,圖案紛繁的布料子化成一行行文字記錄在賬本上,有進有出,有結餘有短缺,宋春娘覺得有意思極了。再等宋老爺手把手教著怎麼算賬,怎麼查庫房,宋春娘更來了勁,別人看著覺得特別複雜的買買賣賣進進出出,宋春娘腦子裏過一遍就清清楚楚,那些個帳目更是爛熟於心。宋家大老爺直喊奇才,從此更加勤快著教授大女兒,從查賬再到後來的談生意,全程都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