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難以深涉的“遊戲”
卷首語
與傳統企業關係根深蒂固的人,其互聯網思維,實在很難在短期內建立。而所謂的用戶、簡約、極致、迭代、流量、社會化、大數據、平台、跨界思維……更是大多流於形式概念,一知半解。但無論如何,需要深刻了解這樣幾個變化。
信息將無處不在。
傳統商業模式,有簡單的商業模型:找到一個供需市場,生產用戶需要的產品,利用規模化和信息不對稱產生價格差,利用銷售手段把產品變成商品,從中獲利。大家都看得懂。
但這個時代,信息層級被大大壓縮。在一個信息爆炸式增長的空間中,人們可以快速獲取、分享信息。一個商品試圖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利潤,已經變得相當困難,競爭機製和信息獲取的便利度,打破了原有的市場規則。利用信息不對稱,是傳統行業的典型特征,消除信息不對稱,則是互聯網的一個典型特征。
產品可以不是商品。
就商品而言,一分錢一分貨。即便是互聯網企業,也無法在傳統製造業中以驚人的低成本造出超一流商品,何況這是傳統企業的強項。但互聯網具備網絡效應和信息屬性,可以不依靠產品本身賺錢,這一點恰恰是傳統企業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懂又最不擅長的。在電商大行其道的幾年,經常有傳統企業挖走電商人才,但大多沒有成氣候。
對傳統企業來說,否定自己幾十年的經驗,是需要足夠勇氣的。而利益糾葛太深的傳統企業已經失去了這樣的行動力。這已經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敢不敢的問題。互聯網模式,產品可以不是商品,產品可以不賺錢,甚至賠本賺吆喝。這絕對是傳統企業不敢涉入太深的遊戲。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商業生態在發生重大變化,散落各處的消費者,現在能夠瞬間變成一個一個的“社群”,他們傳播、評價,摧毀那些以自我為中心建造的“烏托邦”產品群。半路殺出來那麼多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競爭對手,都是誰?騰訊襯衫?Amazon汽車?似乎也沒什麼可奇怪的,因為商業本質正在改變商業規則。
傳統企業需要正視,所謂“互聯網思維”,需要對信息和新商業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像本期專題中韓都衣舍所言“作為一個天生的互聯網品牌,我們隻考慮如何在線上做得更好。既是革命,就要顛覆很多東西……盡管現在顛覆得很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