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血戰南京城下(五)(2 / 2)

所以劉源召開第十集團軍所有軍官,開會。

劉源把第十集團軍現在的狀況和所有人說了一遍,當知道南京城可以輕易拿下的時候,所有人都很高興,但是當知道要麵臨日本的軍事力量的時候,所有人又都沉默了。

按理說,第十集團軍並不怕日本軍事力量的,而且因為劉源一直灌輸民族思想,第十集團軍全體軍官對於日本人很是痛恨的,但是第十集團軍是一支疲師,戰鬥力起碼削弱了兩成,而且物資消耗的很厲害。

同時還有最恐怖的是,內亂不寧,本來第十集團軍完全可以和日本人作戰的,但是有長江對岸的二十多萬部隊存在,還有蠢蠢欲動的白崇禧,不得不讓第十集團軍小心再小心。

尤其是左權,作為參謀長,是尤為反對和日本人玩命的,他知道要是搞不好,很可能然日本人重傷,這不是最危險的,危險的是自己人,當兩敗俱傷的時候,如果自己出手,很可能吧第十集團軍陷入往劫不複之地。

可是也有支持的,尤其是蔣先雲,他堅持作為人民軍隊無論如何讓日本人的部隊在中國大地上肆虐,而且在國事上,軍閥也不會亂來的,這個時代的大軍閥還是有自己的節操的,輕易不會有當賣國賊的想法的,所以如果第十集團軍和日本人作戰,他們不會背後捅刀子,而且他堅信,消滅完日本之後,第十集團軍完全有能力突圍,本來就沒準備在南京這個花花之地久留。

劉源並沒有參與討論,而是一直在觀察地圖,這個時候參謀給的數據已經沒有多大作用了,因為不穩定因素太多了,如果要打這一場仗,更多的是要靠指揮官的魄力了。

杜聿明是一個冷靜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劉源一直培養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無論何時都能保證冷靜的思維。

杜聿明走向劉源,“這一仗打不打?如果打的話,估計我們往後的路不會太好走,而且得罪了日本人,以後我們的組織也不好發展了。要知道國民黨高層也有不少人親日,畢竟很多掌權的人,都是日本留學生,可是如果我們不打,士兵們怎麼想,百姓們怎麼想,之所以我們不是軍閥,就是因為我們敢於說我們是人民軍隊,如果因為日本人到來,我們就退縮,我們就沒有權利稱自己是人民軍隊。”

杜聿明的話雖然不是很明白,但是卻說了在做所有人的矛盾,所有人都把眼神凝聚在那個拖著下巴思考的年輕人,從北伐到現在,這個年輕的總指揮還沒有錯過,這一次也許依然不會錯吧。

劉源指著地圖說道,這仗是要打的,大家看到沒有,日本人出現的地方是天堡山、紫金山一帶,這是要斷我們後路,我估計日本人會聯合軍閥共同消滅我們,然後扶植他們的力量,就如同扶植張作霖一樣,但是和日本人聯合的軍閥,肯定是那種成不了氣候的小軍閥,所以我們不用太做害怕,而我們如果要和日本人打,就要一戰而下,孫子不是說過嗎?侵略如火,我們就要向火焰一般,一下子燒光這群日本人,然後按照我們原定的計劃,進行一次戰略轉移,我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考試月到了,徐可要改為每日一更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