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飛艇指路,狂轟濫炸(1 / 2)

在這種不惜本錢的大規模鋼鐵洪流硬撼對撞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消耗著數百上千噸的鋼鐵(炸彈、子彈)、油料、糧食物資。

可以說,勝利並不來自前線戰場,而是中俄兩國之間的後方鐵路補給線的運輸能力,直接決定了雙方勝敗命運。西伯利亞運輸的陸路非常不方麵,凍土和沼澤遍地,隻有鐵路才能實現大規模的運輸。

從中國境內抵達西伯利亞城的路線隻有三條。

其一,從燕地的東三省的首府沈陽、長春、哈爾濱出發,經過滿洲裏,抵達貝加爾湖畔的“烏蘭烏德城”,再穿越西伯利亞大平原,抵達“西伯利亞城”。全長5500公裏。

其二,從燕地的天津、薊城出發,抵達內蒙古的呼和浩特,穿過蒙古,抵達貝加爾湖畔的“烏蘭烏德城”,穿越西伯利亞大平原,抵達“西伯利亞城”。全長5300公裏。

其三,從趙地、秦地的太原、西安、蘭州出發,經過嘉峪關、烏魯木齊,穿過鄰國哈薩克斯坦境內,抵達“西伯利亞城”。全長5000公裏。

其中的第三條路線不安全,需要經過哈薩克斯坦。先不說哈薩克斯坦目前是中立國,就算哈薩克斯坦玩家同意修這條鐵路,但是這條鐵路線也完全暴露在了俄坦克裝甲集團軍的衝擊範圍之內,輕易就會被摧毀切斷。

隻有前麵兩條鐵路線是非常安全的,躲在西伯利亞城的大後方,不用擔心遭到俄羅斯坦克裝甲兵團的襲擊。俄羅斯坦克兵團要是敢在不拿下西伯利亞城之前,便越過西伯利亞城進入中國的上千裏的大後方打擊鐵路線,那是找死。沒有安全的油料補給,走到半路上俄羅斯的坦克就要拋錨。不用中隊動手,它們便自己完蛋。

前兩條鐵路線都是從燕地出發,令燕地的補給任務非常吃重。

趙地和秦地的軍需物資,隻能先運到內蒙古地呼和浩特,借助燕地修的鐵路線。抵達貝加爾湖畔的“烏蘭烏德”,才能運輸到前線。

相比中國玩家修建鐵路的長,俄羅斯的鐵路線則短很多。

從俄羅斯後方地“車裏雅賓斯克城”、“葉卡捷琳堡”兩大重堡。修到最前線地“鄂木斯克城”。僅僅約1000公裏遠。僅僅是中國西伯利亞大鐵路線長度地五分之一不到。就算把俄羅斯地聖彼得堡、莫斯科城也連接起來。總長度也才勉強和中國修地西伯利亞鐵路差不多長。

俄羅斯玩家修鐵路地路段條件也要好很多。俄羅斯歐洲部分地自然條件。遠遠好過西伯利亞。

中國玩家修地西伯利亞鐵路地路段異常地艱難。除了密布地河流湖泊與山脈、麵積遼闊地永久凍土層外。以及貝加爾湖段地山嶺。都成了最大地考驗。

在鐵路上。俄羅斯玩家占了一個小便宜。

所以盡管中國幾乎是《帝國》裏最先修建鐵路地國家。但是中國地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修完。俄羅斯玩家後修地一小段通往“鄂木斯克城”西伯利亞鐵路卻已經搶先修完。並且投入運營之中。

中國玩家還在靠卡車往西伯利亞城運輸軍備物資地時候。俄羅斯已經開始用鐵路線給鄂木斯克城運輸物資。車輛和火車。這兩種運輸工具。所消耗地油料、人力以及運輸量、運輸速度。是完全無法相比地。

俄羅斯玩家在鄂木斯克城囤積的坦克、裝甲、油料、糧食、兵員的數量,要比中國玩家在西伯利亞城囤積地重甲軍備要多一些。

青蓮看了一下報告上的中國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進度。

中國的大鐵路線已經從燕地的薊城和東北三省,修到貝加爾湖片的烏蘭烏德,到了葉尼賽河一帶,修完了4000多公裏。距離西伯利亞城隻剩下最後的大約1000公裏了,這段路程較為平坦。她隻要在這西伯利亞城堅守到修萬這段鐵路路程,便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俄羅斯玩家的軍隊進攻非常瘋狂,用自身地軍備消耗。來耗盡中國的軍備消耗。能不能守住這種猛烈的衝擊,是個大難題。

俄軍在物資補給上暫時占據了優勢。

中國方麵唯一的優勢,是占據了防守的優勢。而且有城內空中集團軍輔助,可以用最小的消耗打擊對手。

現在已經開戰後第一個夜晚的晚上點,西伯利亞城的夜晚完全漆黑一片。

西伯利亞數千裏的大平原上,靜寂無聲。

因為天太黑,數十米之外便完全看不見,士兵們沒有方向感,坦克、裝甲車無法瞄準敵方地目標進行射擊。遠程炮火攻擊非常容易出現誤傷。所以中俄坦克兵團已經停戰,相距了十多裏遠,在各自地陣地上休息,等待明天天亮之後繼續血戰。

就算是飛機,也根本無法看清楚漆黑的地麵,俄坦克地陣地都是漆黑一片沒有任何星火,難以找到準確的目標實施轟炸。畢竟轟炸集群一出動就是數千架,耗費的油料極多,要是出去一趟連敵軍在哪裏都沒能找到。那就鬧大笑話了。

但是青蓮不想白白的浪費這樣一整個夜晚。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出擊,削弱明天敵軍進攻的力量。她立刻在府內召集一眾軍團將領。商議夜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