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3月初,《帝國》世界格局進入了最後的震蕩調整期。各大強國對於每一塊“殖民”地盤,都爭奪的異常激烈。每增加一塊地盤,多一塊市場和資源,便能讓本國的玩家多一份實力。
中國集團牢牢的把持著東南亞、印度洋,並且在盡一切力量消化非洲大陸約23的地盤,傲視全球暫無敵手,是目前《帝國》一號帝國。
北美集團正在盡一切力量消滅南美洲的海軍艦隊。隻是南美洲的大國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等國的反美軍事力量甚為強大,北美集團倉促之間難以啃下南美這塊巨大的硬骨頭。好在,暫時沒有其它集團會跟北美集團競爭,不管是歐洲還是中國都忙的很,不會這個時候跑到南美洲去虎口奪食。它是目前《帝國》二號帝國。
歐洲集團原本打算將整個非洲吞下去,可惜還沒有來得及,便被中國集團重拳打在肋骨上,逼迫吐了大半出來,最終隻占穩了約13的非洲地盤。盡管如此,它依舊在蓄力待發,虎視眈眈非洲、中東和中亞,是目前《帝國》三號帝國。
除了這三大集團之外,幾乎所有的其它集團和國家都被列為被瓜分的對象。它們當中有強一些,如南美集團、中東集團,弱一點的如非洲集團、東南亞集團、中亞集團,不管實力大小都是被瓜分的對象。
幸運一點的,成為這三大帝國的扈從和小弟,大哥吃肉小弟喝湯。倒黴的,直接被列為洗劫地對象。不管它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有人的地方就有弱肉強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天然存在,虛擬遊戲內和現實世界在這一點上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在瓜分完所有地可以“殖民”的地盤之前。三大帝國不會過早的陷入死掐狀態的。這些地盤被瓜分完之後,就難說了,衝突將會翻倍的激增。
秦小白對世界格局的基本判斷是,未來一兩個月之內,剩餘的地盤還瓜分不完。那些靠造船廠發家。靠鐵礦山發家地盟友。各個都富得流油。
在全燕地範圍內鋪設鐵路,必須渤海同盟所有的成員合作才行,盡可能的減少助力。
經過眾首領們的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渤海同盟決定正式成立鐵道運營公司。周水聯盟以資金入股,占20%股份。渤海同盟數十家玩家組織以資金入股,人均占1%%股份,共占80%股份。利潤按股份分配。
另外,單獨成立周水機車工廠、渤海機車工廠,分別專門生產所需要的機車、車廂和鐵軌。燕鋼集團提供所需要的鋼材。燕鐵集團提供所需要的鐵礦原材料。燕煤集團提供所需要的煤礦原材料。另外組建鐵路建設工程集團,負責鋪設鐵軌。還有數十多家產商提供玻璃、塑料、車內用品等等。
渤海同盟成員簽署協議,開始在燕地的七八個城市之間同時鋪設鐵軌。然後將這些鐵軌連接起來,構成龐大的鐵路網。
因為地方玩家勢力組織割據嚴重,以及馬路並不是太好用等原因,整個燕地最繁華的地方在環渤海圈:天津、塘沽口、渤海、營口、大連等地。這些地方靠近渤海,造船業發達,航運非常便利,而且完全在周水艦隊的控製之內。
鐵路網的鋪設,一下貫通主城市之間的聯係,打破了地方割據,極大的增強了內陸腹地的大規模運輸能力。也讓燕地的玩家們,對遠東和貝加爾一帶的控製,大幅度的加強。
九大諸侯中,周水聯盟依靠雄厚的財力第一個製造出成品的蒸汽機車。燕地地鐵路網建設,也隨之走在九大諸侯的最前麵。然而,光是在燕地鋪設鐵路網。效果顯得十分有限。畢竟燕地隻是中國九大諸侯之
秦小白打算把蒸汽機相關技術賣給其它的八家諸侯。
可是,在將製造蒸汽機車的技術出售給其它地諸侯這個問題上,周水聯盟內部有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