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共聚一堂(2 / 3)

國人喜歡論資排輩,吃飯時的座位也講究高下尊卑,吳中元自座主位,其他諸人各自就位,沒有謙讓也沒有推辭,誰該坐在什麼位置自己心裏都很清楚。

吳中元主位,吳君月和吳荻分居左右,吳季和吳融位列四五,之後是一幹巫師,巫師之下是各大城主,之後是紫氣勇士。

雖然私下已經逐一談過,但公眾場合還是得再次發言,待眾人坐定,酒碗斟滿,吳中元端起酒碗,站立起身。

他一起身,所有人都隨之站起,吳中元衝眾人抬了抬手,示意眾人入座,轉而高聲說道,“我這個人脾氣不太好,一生氣就忍不住動手,在這裏先衝吳融,吳仝,吳郜林三位洞淵道個歉。”

三人聞言好生惶恐,急忙起身,連道不敢當。

“打人是我不對,但你們也的確有毛病,也不能全怪我,過去了就過去了,誰也不準記仇,來來來,我先幹為敬,”吳中元仰頭將酒碗喝空。

三人後隨。

待三人喝完,吳中元抬手示意他們坐下,轉而環顧眾人,“你們也不要幸災樂禍,沒挨打的不表示沒毛病,以後誰要是懈怠了差事,我老賬新賬一起算。”

見吳中元說的隨意,眾人便不再如履薄冰,紛紛表態定會克己奉公,盡忠職守。

仆役為眾人斟酒的工夫兒,吳中元又說道,“諸位對我可能不太了解,但吳勤洞淵知道我,我不是個喜歡獨斷專行的人,而且我年輕氣盛,有些時候容易意氣用事,為了避免衝動犯錯,以後熊族諸事,但凡涉及到社稷民生,我都會與左輔殿和右弼宮的四位主副領事共議,多數認同才得實行,我不會一個人做主。”

吳中元言罷,眾人麵麵相覷,吳中元的話說的很明白,想表達什麼他們也都知道,之所以驚訝是因為吳中元這個決定的本質是削弱了自己的權力,原本凡事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以後卻需要五個人共同商議。

吳中元知道眾人心裏在想什麼,他此舉借鑒的是後世的作法,這麼做最大好處就是穩定人心,既讓左輔殿和右弼宮四個人感覺受到了器重,同時也讓下麵的人心裏踏實,包括他在內的這五個人就是權力核心,核心圈子裏有跟他們關係比較好的人,倘若以後什麼事情,也有人替他們說話。

所謂分權,其實也是不存在的,他是大吳,是一把手,凡事還是他說了算,他提議的事情,下麵的四個人不可能反對。退一步說即便有人反對,也不可能超過半數。

吳中元又端起酒碗,環視左右,“四位主副領事,熊族的勇士和巫師皆由四位統領,包括各大垣城的各階勇士,其賞罰諸事也由主副領事商議定奪,居山以下勇士巫師的升降賞罰不必向我啟奏。”

四人端酒起身,齊聲應是。

吳中元先飲,四人後隨。

待四人落座,吳中元又笑看眾人,“列位城主各主一方,位高權重,一定要勤勉政事,我有青龍甲在身,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說不定哪天心血來潮就跑到諸位的地盤兒去轉上一圈兒,若是發現諸位的轄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我肯定不會輕饒了各位,廢黜罷免自是不會,但我這氣急動手的毛病怕是改不了。”

別看吳中元這番話是笑著說的,語氣並不嚴厲,用詞也不嚴肅,卻沒人懷疑他是在說笑,因為眾人此前曾經逐一與他麵談過,領教過他明睿威嚴的一麵,不會因為他說話隨意就認為他真的很隨和。

待各大城主鄭重表態,吳中元又端起酒碗,“敬列位!”

“謝大吳!”眾人端碗。

至此,敬酒告一段落,開始吃飯,到得這時眾人心裏的石頭也都落地了,酒宴的氣氛也相對輕鬆,眾人挑選自己對胃口的菜肴吃了些,然後又開始敬酒。

吳中元是“眾矢之的”,所有人都先敬他,對方來敬酒,不喝肯定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喝,喝完還得表揚幾句,說幾句器重的話。

起初還堅持的住,喝了十幾碗之後實在灌不下去了,這時候的酒雖然度數低,卻也屬於白酒,喝多了還是會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