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認清自己,選準位置(1 / 1)

哲學家曾經告訴我們,生而為人,總要追問一下“我是誰”。叔本華常言:“誰能告訴我我是誰,我將對誰感激不盡。”尼采一遍一遍地問著“我是誰”,自己當了哲學家。

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認清自己,這與人生資本有什麼聯係?是的,在這裏就要告訴大家,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未來有何影響。你會明白,認清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人不僅能意識到周圍世界客觀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把自己的意圖和體驗、思想和感覺報告給自己,調節自己,控製和完善自己,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人的這種意識和自我意識功能表明,人是能夠認清自己的。

人在一生中,都在找尋真正的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並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識有一個發展和完善過程。許多人在走向獨立生活,自我意識大大增強的時候,卻常常表現出某些偏見。我們平時經常聽人說:“我對自己最清楚!”其實,講這些話的人中間某些人對自己並未真正地了解,他們對自己的各種才能、學識等等,沒有一個正確的估計,要麼估計得過高,要麼估計得過低。過高地估計自己,總以為自己了不得,其實眼高手低,最終總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過低地貶低自己,必然自卑而缺乏自信,無法發揮自身的潛力,是對生命的浪費,也不益於社會的發展。

找到真正的自己,你就會感到個人力量的渺小,就能夠明辨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和與他人的角色關係,能夠清醒處事,冷靜地評價個人的能力,能夠更為貼切地把握個人的抉擇,並有效地進行自我設計和自我訓練。

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們往往會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一頭栽在一個過高的目標上。這個目標不是了解自己之後設計出來的,因此往往讓人難以企及,每天都要受盡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聖經·啟示錄》中有一個故事:“上帝說,對於任何成功的人,我將會給他一塊白色的石頭,上麵寫著一個新名字,這個名字除了得到這塊石頭的人沒有人知道。”上帝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自我,隻有成功者才會找到真正的自我。因此,人生就是追尋自己的白色石頭的曆程。直到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完全發揮自我,這時的你就可以得到你的白色石頭了。

如果你一直按原來的路走下去,你將迷失於通向未來之路。詩人艾略特曾經說過:“不可停止探索。探索的終點便是起點。就讓我們重新認識它吧。”重新認識,才能找到屬於你的那塊白色石頭。

麥克生活和工作在美國華盛頓州東部,原是一個很成功的珠寶店經理。當經濟不景氣時,他的就業陷入了困境。作為家庭主要收入者來源的他突然間發現自己要失業了,而且找到新的工作的機會很渺茫。他通過政府“下崗人員資助項目”,在社區學院參加了為期三個季度的培訓,獲取了電腦技術學位證書,但是仍受挫於在當地找到合適的工作。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核心競爭力鑒定和拓展》訓練。

訓練教會了他充滿自信地清晰表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寫下關於自己核心競爭力優勢模式的報告和如何在掩蓋了就業機會的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工作。新的尋找工作的能力很快就給他帶來了好的結果,結束訓練不到一個月他就得到了他在電腦領域的第一份工作。正是這份工作將他領上了第二個台階,成為公司工程部技術支持經理。後來,麥克成為數據庫行政管理,工資也翻了一倍。他強烈感覺到,重新認識了自己,了解自己應該幹什麼,並用自己擅長的東西去做好它。

通常,人會有兩個自我:虛假的自我和真實的自我。虛假的自我並不一定能與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價值、能力和弱點協調一致。真正的自我越向虛假的自我妥協,你自己就會越向這個世界妥協,你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影響。如果你的兩個自我不能相互協調,你真正的自我可能會被虛假的自我所困擾,最終變得萎靡不振。

將內外真實協調一致的一個方法是:花費時間去進行思考。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接受你的優點和缺點。這意味著收獲另一筆財富,並充分利用它們。如果你這樣做了,真正的自我就會適應並接受新的現實,你也將會擁有更多的動力,不斷地前進。

一時迷失自我沒有關係,隻要能及時矯正就可以找回真正的自我。最可怕的就是一世的迷失,那你將變成一具行屍走肉,成為沒有目標,沒有生命的軀殼。

許多人都渴望能夠早點兒找到真實的自我,以及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免在將來後悔莫及。記住,要找到真正的自我,這也許要耗費你半生甚至一生的時間去追尋,但等量的代價必定能換到超值的回報。

人生如旅,一個人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同時,知道自己的路怎麼走。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豐富的旅程,在旅途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和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