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攘外必先安內(3 / 3)

“微臣不敢!”葉思文連忙告罪,這當皇帝的說話就是有水平,TM的真是句句誅心啊!

朱由檢大手一揮,道:“愛卿有什麼話盡管隻說,隻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朕皆赦免你無罪。”

“既然如此,那微臣還真是有幾句話不吐不快了。”葉思文突然不再唯唯諾諾,恢複了平時意氣風發的狀態。

朱由檢明顯感覺到了葉思文的變化,點了點頭,暗道,這才是朕認識的葉思文嘛!

“陛下,有大明以及周邊國家的地圖嗎?”葉思文不談政治,先要一份地圖。

朱由檢大手一揮,吩咐王承恩:“大伴,給葉愛卿準備地圖。”

很快,一張詳細的地圖掛在了禦花園裏的一座亭子裏麵。

葉思文走到亭子裏麵,指著地圖,開始侃侃而談:“陛下剛才說大明朝外有蒙古、後金這些外患,內有大旱、流賊、閹黨、黨爭,微臣深以為然。我們先說外患,先看蒙古,蒙古近年來一直在和後金爭奪草場,加上本身內亂不斷,已經無力和大明作戰,蒙古這支外患可以先不管。我們再看後金,後金自建努努爾哈赤以來,一直壓著大明打,薩爾滸一戰,我大明精銳盡失,從此在於後金的大戰中,我大明始終站在被動挨打的局麵,即使是大明名將袁督師,也隻能在遼東保持一個不生不敗的局麵,所以後金,才是我大明朝的毒瘤,若不能早日去除,後果不堪設想啊!微臣一直在想,我幅員遼闊的大明為何不能打敗一個隻有彈丸之地的後金?微臣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大明這幾年的內患太嚴重了啊!”

聽了葉思文的分析,朱由檢也是扼腕長歎:“是啊!若是大明沒有這麼多天災人禍,區區一個後金,豈能處處壓我大明一頭?”

“對此,微臣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少賣關子,講!”

“古人雲:攘外必先安內,現在我們不妨先和後金議和,先將大明內部的事情處理好,等到時機成熟,再和後金決一死戰。”

說起議和,朱由檢的臉色突變,他一甩衣袖,厲聲道:“葉思文,你大膽,太祖祖訓,大明立國,絕不向韃虜稱臣納貢,你難道連太祖的話也忘了嗎?”

朱由檢雖然聲色俱厲,但是底氣明顯不足,作為一個勤奮的君主,他當然知道大明朝現在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無休止的戰爭。北邊要和後金打,西邊要和流賊打,可是大明空虛的國庫已經經不起兩麵作戰了。但是朱由檢沒有辦法,他隻能硬著頭皮上,因為有太祖的祖訓,即使國亡,也不得向韃虜稱臣納貢。

好像出來朱由檢底氣不足一般,葉思文肆無忌憚的冷笑起來,道:“既然陛下覺得微臣說的話不中聽,那微臣就此閉口,絕口不再提議和之事。”

好不容易逮到一個肯對自己說真話的人,朱由檢怎麼會就這樣放過?他的臉色依舊陰沉,但是語氣已經緩和多了,道:“朕需要一個理由。”

葉思文道:“陛下對議和之事其實不必介懷,陛下您且想想,古代的明君,有幾個沒有和外族議和的?大漢開國之後,幾代皇帝一直和匈奴議和、和親,唐高宗李淵起兵之時,向突厥稱臣,唐太宗李世民也與突厥議和,可是他們到最後,不都把威脅中原的這些外族消滅了嗎?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與外族議和,為中原大地爭取了休養生息的時間,要知道,隻要條件合適,農耕民族的恢複能力可要那些遊牧民族強多了。現在大明朝內患嚴重,若是強行與後金開戰,陛下能保證大明能勝嗎?”

朱由檢沉默不語,隻是搖了搖頭。

葉思文擲地有聲的說:“既然陛下知道結果,又何必意氣用事,爭一時長短?”

聽了葉思文一席話,朱由檢沉默了。

見朱由檢不發話,葉思文也沉默了,他現在小心肝還在“嘭咚嘭咚”的狂跳呢!雖然他相信朱由檢不會發落自己,可是凡事總有個萬一不是?

良久,朱由檢道:“愛卿的話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