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老頭開碾棚(1 / 2)

現在是更加遠離原始社會的工農國防和科技四個現代化時代了,可糟老頭忽然出錢在他家的大院裏恢複建碾棚和石磨。人們又對他給以嘲笑。

“隻有我家有,就像我又發明了新東東似的。”糟老頭說。

“這可不是你發明的,沒你的時候這些東西就存在幾千年了。”鄉鄰們說。

然後他又招呼說請人們免費吃豆腐。人們就又譏笑。

吃豆腐,現多指調戲,占別人便宜。此外還指開玩笑;舊時喪家準備的飯菜中有豆腐,所以去喪家吊唁吃飯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飯。有些人為了填飽自己的肚皮,經常厚著臉皮去蹭飯吃,時間久了,“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思。而把“吃豆腐”用在男人對女人的上麵,就有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而史載說“豆腐之法,始於淮南劉安”。當年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在安徽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鹵等物煉丹,無意中竟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西漢初年豆腐問世後,很快成為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吃。當時流行的吃法是碗裏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吃。於是坊間出現了無數這樣的豆腐快餐店。當時長安街上有個夫妻合開的豆腐小店,老板娘本來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為常食,自然更是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豆腐西施”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情,且動手動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板娘的纖手等。於是,醋海翻波的老婆們不滿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丈夫。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又說“豆腐”具有色白、麵細、質嫩、性軟四個特點,恰與“年輕女子”肌膚白皙細嫩而性情軟弱的特點相契合。所以,“吃豆腐”被用來借指調戲年輕的女子。

就有個別酒色之徒表示願意糟老頭出錢請他們去逛窯子。糟老頭用笤帚打他們,他們合夥用碾棍都打不過糟老頭,便決定向糟老頭拜師學太極。糟老頭先講了武德,令他們罵誓表示堅決不幹壞事,然後就給他們先講了一段入門的太極器械課程:

“太極拳的器械源於拳上的功夫,如果一個練太極拳的人練拳進步很大,練劍自然也有進步。鍾馗仗劍定勢的劍法是格劍,如果劍身距離身體太近,沒有格劍的氣勢。不要練錯了,我誤以為此勢是上提的劍法,因為劍法理解有誤,當然動作就會有很大的偏差。再比如劍法中左右護膝劍,是左右連續的洗法;黑熊翻背是轉身下劈劍,力點在劍刃的中前部;接著下一式的燕子啄泥先是左轉身的撩劍,緊接著是配合步法的點劍,雖然撩與點的力點都在劍尖,但是力道卻是一反一正;金雞抖翎是劍刃豎立的擊法;左托千斤右托千斤是靠身體立體螺旋發力,力點在整個對外的劍刃。刀法中蘇秦背劍是剁刀,力點在刀刃的中部;左右翻身砍是砍刀,力點在刀刃的後部,靠勁護手的部位;日套三環則是連續跳步的劈刀,力點在中間偏前部,刀尖翹起,在轉腕的瞬間刀身和刀刃才變成平的;撥雲望日是由反撩的刀法變成上挑;懷中抱月先是反撩,又轉身下劈,然後再左手接刀。槍法中的攔、拿、紮看似簡單,卻尤為重要,也最能出功夫,練到熟練,必須做到拿與紮靠腰跨的合力同時發出。”

聽者無不愛上了太極拳械。

然後回到建碾棚建磨坊上,糟老頭說碾子碾出的糝子麵子熬出的白粥才好吃;用石磨磨出的豆漿做出的豆腐才美食。

有人便邊吃邊問:“你是大發明家,知道的事奇多,那你說說豆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反正不是你。”糟老頭便告訴大家,劉安發明豆腐,其實也是無意的。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都邑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劉安好道,一直琢磨怎麼就能長生不老,他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用山中的清泉水磨製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有煉成,倒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鮮嫩綿滑的東東,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有人大著膽子嚐了一些,美味可口。劉安聽說後,與方士們又進一步反複試驗,終於使豆乳凝固到一塊,他們給這種東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菽乳,後來改稱“豆腐”。從此,豆腐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劉安也就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了。元代吳瑞在《日本用草》一書寫道:“豆腐之法,始於漢淮王劉安”,這個說法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另外,現代出土的漢墓遺址,墓中的畫像石上有生產豆腐的場麵,證明了這個觀點也是站得住腳的。

這時人們問推碾子和推磨的兩個生人是誰,糟老頭告訴大家:這是倆機器人。

人們驚愕不已。

人們佩服糟老頭,重新和他熱絡來往了。

有個比糟老頭學太極拳還早的人,這天來到碾棚,先練了一遍太極拳,就草草收勢合太極了。然後又瞅那倆機器人推碾子。他以為機器人是聾子,就隨口說道:“機器人就是傻,比驢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