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疑惑夢中解(1 / 2)

第十四章 疑惑夢中解

月亮升起又慢慢西落,他們靜靜坐在花園裏欣賞著這美妙的月下景色,遠處傳來陣陣更聲。

芸兒被這美妙的月下景色所陶醉,她背誦著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它的意思是說:傳說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晉江有個才女叫邱應儀,她的丈夫黃誌清在翰林院任編修,很有名氣。有個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樓,請黃誌清題寫匾名。黃誌清據陸遊《臨安春雨初霽》詩句“小樓一夜聽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擬取名“聽雨樓”。當眾揮毫時,不慎誤寫成“聽月樓”。一秀才打趣道:“自古隻有玩月、賞月、踏月之說,何來聽月之章?”黃誌清大窘,正想重寫,其妻邱應儀過來解圍道:“聽月樓,取名最佳。‘聽月’二字妙絕,何須重寫。”眾人聞言茫然。邱應儀笑吟吟道:“古人有《聽月詩》可以為證:‘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還有李白的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這首詩的意思是寫遊子離愁的,它描寫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看著這皎皎明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在這夜深人靜之時,與那千裏明月共想,勾引起羈旅人的萬千思緒。當他看到明月如此皎潔,銀色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著這位擁衾而臥的人,夜已深沉,他輾轉反側,尚未入眠。是過於耀眼的月光打擾他的睡眠嗎?不,是“憂愁不能寐。”他怎麼也睡不著,便索性攬衣而起,在室內徘徊起來。

芸兒尾尾道來。他默默地聽著,被她的聰明和才氣所感動,他這個美麗的小妻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她怎麼會這麼多的東西,她哪些奇怪的思想又是從什麼地方學來的,在他們的這個時代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到這些東西的,讓他這個生活宮廷裏的人是永遠也學不來的,她所說東西都是那麼地先進,是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想也不敢想的,難道他真是上天派來幫助他,不然是什麼?感謝上天,這是上天對他厚愛,他怎麼還能懷疑她呢?從她的所作所為,從她的這些天來的舉動中,從她剛才念的詩中,他更不應該再懷疑她了。

他們相互依偎著,靜靜的坐在花園裏,不一會兒就傳來芸兒輕輕熟睡的鼾聲,他無限柔情的抱起芸兒,輕輕的放在床榻之上。

看著芸兒甜美的睡顏,他的心中充滿了柔情蜜意,芸兒我這一生能夠娶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他在心裏暗暗的發誓,今生今世你是我最愛的人,我一定要讓幸福快樂。他輕輕的躺在了芸兒的身邊,慢慢地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