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殘雪仰天傲,長嘯寒月舞彎刀。馬踏冰岸心似火,酒灑關外風怒號。這大概是關外東北部落的人每日呐喊的口號吧!
時值清代康熙年間,先帝爺順治去世沒有幾年,天下百廢待興。作為滿人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年幼的愛新覺羅·玄燁受命於先帝遺照,執掌大清朝天下。此時滿漢尚未同心同德,融為一體,為保大清太平,先帝順治臨終前特命索尼、鼇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為四大輔臣,讓他們與年幼的康熙皇帝協理朝政。而這康熙皇帝能否在這些人輔佐下為天下百姓打造一個太平盛世,讓所有人拭目以待。
“天欲解地之渴,故割心血以喂之。地飲血因心田幹旱久之而無所感,天之心涼之,遂天下結冰。是謂雪乃血也!而心寒所在之季,取冰凍之凍為冬。。。”
漫天大雪,一個身著紅襖的少年用竹條在雪地上刻畫出了這樣幾行字。看著他那認真的模樣和他略顯單薄的身影,未免有些讓人心疼!稱他為少年似乎也有些不當,因為這孩子最多也就八九歲的樣子。在這茫茫的雪原上,他一身冬日裏臃腫的襖子也無法掩飾他那瘦弱的身材。這座雪原被當地的人稱為“淩雪坡”,幾乎每一天這個孩子都會獨自一人跑到這裏玩耍。想想這東北的冬季裏天寒地凍,吐口口水都能成冰!在這廣袤無垠的白雪之中,隻有夕陽慘淡的餘暉溫暖著人們的心靈,這孩子又怎能挨得過呢?
可是似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孩子雖然小臉蛋已經被凍得紅撲撲的,但是他的手似乎感覺不到涼意一般,還在那雪地裏胡亂的畫著。不一會,他似乎猛地想起了什麼,便停止了手中的動作,匆匆忙忙的向遠處跑去。原來這孩子的家就在這片雪原不遠處的小鎮子裏,已經快到太陽下山的時候了,想來是他的父母每天都教導他要按時回家的緣故吧。
憑蘭鎮。“憑欄遠眺聽風雨,心若無簷雨作衣。”據說這首詩是當年順治帝入關前經過這裏隨口哼出的一句詩,憑蘭鎮因此得名!
憑蘭鎮是個十分安詳的小鎮,這裏雖然是關外,沒有江南潑墨留白,如畫鏡中的美景,但卻給人一種異常舒適和安逸的感覺。小鎮上的人也顯得自由自在,閑來無事一家幾口便在門前堆起雪人,雖是隆冬時節,可似乎這裏的孩子都不怕冷一般,在院子裏跑來跑去打雪仗,似乎雪已經成為了東北部落最濃重的記號。
小鎮的街上安逸卻不安靜,那個紅襖少年正急匆匆的往家趕著,但似乎是被街上嬉笑打鬧的情景所吸引吧,隻見這孩子一臉愜意的表情,竟不由自主的張開了雙臂,閉上了雙眼,讓雪花盡情的落在自己的手掌之中,任其融化,仿佛連同他自己也融入了這冰雪之中。漫天白茫,街旁巷弄,熱鬧的街邊,沐雪的紅襖少年,如若這是在畫中,我想此畫定會被意境造詣頗高的詩畫家玩味,從而流傳於後人紙墨之間。但很可惜,這是在現實之中,這裏有一個很諷刺的詞語,叫做生活。畫中,是畫的色彩,畫外,才是人的一生。
“娘!你看那個傻子,啊哈哈哈哈!”一個牙齒漏風的小孩指著紅襖少年樂的前仰後合,紅襖少年順著聲音看去,隻見一個婦人用一種極其複雜的表情看著紅襖少年,然後用力拽起那個牙齒漏風的小孩,嘟囔了一句,匆匆離開。紅襖少年似乎對著她們的這些表現似乎早已司空見慣,也沒說話,隻是不再有剛才欣賞美景的心情,搖頭晃腦的走回了家。
憑蘭鎮別君樓。別君樓是憑蘭鎮特別興隆的酒樓,據說很多來到東北的文人墨客或是江湖俠士都會來到別君樓坐坐,原因很簡單,就是別君樓的酒是天下最好喝的,據說每年都會向朝廷的王公貴族進獻一部分,因此別君樓的酒價也特別的不菲。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的人寧可來到了這裏花出高出普通酒家數倍的酒錢也要來到這裏細細的品嚐其中的味道,其實目的不僅僅在於酒,更是為了一種貌似能和王公貴族等同品味的滿足感。
話說別君樓的酒樓生意做得好,酒好是必然的,其次也與老板的經商頭腦分不開。在這裏,小菜雖然簡單,卻做的很是精美可口,價格卻也比其他酒家的便宜。加上酒香四溢,實在讓人無法控製自己的嗅覺和味覺。酒樓的老板姓尹,單名一個楓字,皮膚白淨,身材中等,滿臉堆笑,一看就是個場麵人。別君樓在滿人入關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隻是從前隻是一座小酒家,在這幾年尹楓的精心打理下,儼然成為了憑蘭鎮標誌性的酒樓。
“爹,我回來了”,一個身披紅襖的少年跑到尹楓的跟前,怯生生的說。尹楓滿臉堆笑的表情立刻變得嚴肅起來,“怎麼有這麼晚?渾身還髒兮兮的!真不知道你整天搞什麼鬼?趕快回屋去,你娘等著你吃飯呢!”“恩,知道了,爹!”紅襖少年聽出尹楓的怒意,灰溜溜的跑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