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2)(2 / 3)

記得哥哥高考那年,小鵬卻經常看見他打遊戲機、看漫畫書,就非常奇怪,問:“你難道不想讀大學了?”

那哥哥卻說:“當然想!隻不過我們老師講的那些東西我早就會了,根本就沒有需要我看的東西。”

“可是,你現在不看,萬一考不上,怎麼辦?”小鵬擔心地問。

哥哥卻自信說:“絕對不可能的事!我前段時間做題的時候,都把我們老師難住了。你看看,我們的老師都那麼笨了,我還能從他們那裏學點什麼呢?我現在,想學習的時候就自己看書。不想學的時候,就玩。”說完,又低頭去玩自己的電腦了。

小鵬看了看,不說話了。

結果,那年的考試哥哥名落孫山。原因很簡單,他隻會做難題,最基礎的東西沒搞好。

知道結果後,哥哥在家裏哭了好長時間。後來覺得自己沒有臉見那些被自己罵為“笨”的老師,就開始從高一讀起。

其實,小鵬本人也是個聰明的孩子,而且學習用功。爸爸特別怕他走哥哥的老路,就總是提醒他:“孩子,你不要驕傲。做人要謙虛點,要知道感謝自己的老師。”

小鵬也從哥哥身上看到了不謙虛的惡果。於是時時給自己潑冷水:“你自己的成績好嗎?不過是某某學習沒努力,才讓你得了個第一”、“如果不是爸爸給你買了那套參考資料,你怎麼可能會用這種方法解題”……但是有時候,小鵬也擔心總是自己會像哥哥那樣一蹶不振,就偶爾也誇誇自己:“小鵬,今天不錯,作文得了優。下次努力,一定可以超過某某的。”

如此一來,小鵬的驕傲就被打擊下去了,從而更懂得怎樣才是個真正謙虛的人。

他說:“謙遜,不等於總是罵自己不如別人,也不是虛偽地把自己的成績都歸功於他人。它應該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能力認識基礎上的。如果自己有3分能力,卻取得了7分的成績。那麼,那4分就是別人的,是別人幫助你才得到的。你就必須實事求是地謙虛。如果你有7分能力,卻隻得了3分成績,可是卻還在那裏謙虛,說那是別人幫助你的結果,你就不是謙虛,是無能。”

小鵬的誌願是能夠考入北京大學。“對手或敵人來搶奪你的成果,你會想方設法地阻攔他們,可是驕傲奪走你的勝利果實,卻是悄無聲息,甚至是你還怡然自得的時候。”比爾·蓋茨提醒我們必須嚴防驕傲的“突然襲擊”。

人生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如果我們不努力推進自己的變化,仍然以為過去積累的那點“資本”能夠永遠讓自己保持優勢,就有點癡人說夢了。你成功了,後麵會有無數人以你為榜樣,想“奪”走你手中的勝利果實;此時,如果你太得意不思進取,那麼你一定會被拉下馬的。

而這,就是驕傲自滿的惡果。對於後來者,也是值得他們免費索取的寶貴資源。

現在,我們用雪萊的一句話結尾:我感謝你,教訓,因為你告訴了我哪條路不可以走,這樣我就多走了一次捷徑。

驕兵必敗。因為士兵一旦驕傲,他就輕敵;一旦輕敵,就會疏忽大意,而這必然導致戰爭的失敗。然而哀兵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如果想保住性命,就必須想方設法找對方的弱點,或者殊死一搏,那樣反而可能死裏逃生,甚至扭轉戰局,反敗為勝。

記得以前老師告訴我們驕傲導致失敗,選用的是《孫子兵法》裏的話。雖然孫子講的是戰爭,但是我們的人生何嚐不是一場戰爭?雖沒有血腥,但是卻有勝負。

人生的戰爭,勝負關係到每個人的利益,勝利使人欣喜若狂;失敗了使人愁眉不展。相對於真正的戰爭,人生的戰爭對於個人來說更殘酷。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勝利中汲取經驗。這樣才不枉那些前人用自己的失敗(勝利)、痛苦(歡喜)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多的精神資源。所以,我們應該以感恩的心去看待他們,並為我們將來的走向選擇一條捷徑。

友愛可以讓你找回自己

青少年時期,我們懵懂無知,經常因為某些事情把自己的心門鎖起來。而此時,父母已經遠離了那個年代,所以他們忽略了我們的精神需要,最終讓我們更加自閉。如果此時有哪位同學釋放一點愛給我們,我們往往很快就會忘記剛才的煩惱與不快。比爾·蓋茨回憶起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做出了以上結論。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在許多方麵欠缺:可以不坐過山車,可以不玩海盜船,可以不吃大餐……但是卻不能少這樣一種東西——“友誼維生素”。這種“維生素”的意義實在太大了,它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的受歡迎程度,可以讓你感受到與家不同的生活氛圍,可以讓你體會到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