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佑名正在為查不到熊薇兒的身份之時煩惱著,隨意在月老廟之內走動,不經意路過西琉國君皇所在的院子不遠處,看見熊國公在斥責熊薇兒。熊國公,君佑名是認識的,西琉國的一大猛將。他躲於暗處,運用內力,聽著熊國公與熊薇兒的對話,卻是聽到熊國公斥責熊薇兒胡鬧,竟然敢偷偷跟隨著熊國公來到此處。而熊薇兒更是撒嬌的叫了熊國公一聲爹爹,他才知道原來此女子為熊國公之女。此時他心裏便有了想法。
到了約定簽訂和平協議的那一天,君佑名也顧不了上官家與韓家的反對,提出了簽訂和平協議唯一的條件便是納熊國公之女為妃,否則隻有兵戎相見。先皇在聽到君佑名的條件之時,便召見了熊國公,在與熊國公的談話之中有意無意的施加壓力,熊國公逼於無奈便答應了先皇,自此至終先皇都沒有見過熊薇兒,便將熊薇兒封為和親公主,遠嫁祁陽國。
那時梁武帝還隻是先皇的一位皇子,但是梁武帝卻是在懂事以後便開始跟隨著熊國公,因著梁武帝的母妃出身寒微,不懂得女子之間的勾心鬥角,很早以前便被害死了,先皇那時也不怎麼看重梁武帝,因著先皇妻妾成群,而兒子也是不少,所以先皇便讓梁武帝到恩州拜師學武,剛好便跟在熊國公身邊學習,與著熊薇兒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馬。梁武帝對著熊薇兒便是日久生情。
多年以後因著熊國公的原因,梁武帝逐漸被先皇所看重,並且成為了太子。梁武帝在得知先皇將熊薇兒封為和親公主遠嫁祁陽國之時,他一度反對,卻是被先皇狠狠的告誡了一番,先皇讓梁武帝在皇位與美人之間做一個選擇,最終梁武帝還是選擇了皇位。而熊薇兒為了四海升平,國泰民安,也是選擇遠嫁祁陽國。
熊薇兒便成為了西琉國的一個禁忌,梁武帝從來不允許別人提起熊薇兒,更不讓史書記載與熊薇兒相關的事跡。陌言雨才不知道熊薇兒這個人物。
而熊薇兒遠嫁到祁陽國以後,君佑名便直接封熊薇兒為貴妃,賜字柔,柔貴妃。君佑名這一舉動,讓身為皇後的上官海瀾感到了危機,那時韓貴妃雖然很受寵幸,但是卻還不是貴妃,而是韓妃。在熊薇兒來到祁陽國以後,韓妃才被冊封為韓貴妃,與熊薇兒並列為貴妃,但是熊薇兒卻是君佑名親自賜字柔,柔貴妃。
熊薇兒並不是不懂宮廷之中無硝煙的戰爭,隻是她不喜歡參與這些鬥爭,她從來不會爭寵,更不會對著君佑名和顏悅色。因著熊薇兒如此冷淡的態度,來到皇宮的前四年時,上官海瀾雖然擔心,但是還不至於加害於熊薇兒,因著熊薇兒這四年之間沒有讓君佑名碰過,所以她還是相安無事。君佑名卻是沒有將熊薇兒的冷淡看在眼裏,他相信時間可以讓熊薇兒看清楚他的心,他便很有耐心的對待熊薇兒。
當然熊薇兒並非鐵石心腸,在進宮的五年以後,終究還是被君佑名打動了。那一場郊外狩獵,一個不得寵的妃嬪看不過眼她如此受寵,便設計陷害她,想要讓她一箭穿心,君佑名卻是毫不猶豫的擋在她身前。許多人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試問有多少人可以舍棄自己的性命而去救他人,君佑名卻是做到了。熊薇兒自此便收起了對君佑名的防備與冷淡,更是親自照顧君佑名的起居飲食。
在結束狩獵的前一天,熊薇兒與君佑名一夜沉淪,也是這一次,熊薇兒便懷有身孕。在此時,上官海瀾卻是設計讓熊薇兒誤以為君佑名喜歡上一個剛進宮的才人。熊薇兒才敞開的心扉,再次關了起來,並且更緊了些。自從君祁宸出生以後,熊薇兒更是沒有理會君佑名,君佑名一氣之下,將君祁宸封為宸王,年僅五歲的他便被君佑名趕到了封地,沒有下詔不得回大都城。
熊薇兒在君祁宸離開的第二年便病逝,君祁宸終究沒有再見到熊薇兒最後一麵。這是君祁宸恨君佑名的原因。而熊薇兒的病,卻是上官家造成的,君祁宸在查到真相以後,便決定要報複上官家。
君佑名因著熊薇兒的病逝受了不小的打擊,也下令讓史官不得記載與熊薇兒生前相關的任何事跡,史官便隻記下了柔貴妃這個名號,卻是沒有任何的事跡可查。而柔貴妃也成為了祁陽國的一個禁忌,君佑名心中一個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