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娘親講,我家在雲都一直是顯赫世家,不說家財萬貫,至少在雲都是屬一屬二的名門望族。
太爺爺還曾中過探花,官至戶部尚書。探花郎一心為民,解決了很多令皇上頭痛的事情,從縣令升到尚書隻用了十年的時間。這十年中,功績顯赫,其中最大的功勞是在一次叛亂中,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先皇的命。先皇為了感恩,特賜了親王的封號,世襲網替。
據說這是除了皇親外第一個外姓人得到親王的封號且世襲,這對蘇家來講是至高的榮譽。探花郎對爺爺要求極高,也許是要求過高的緣故,也許是爺爺本身就不太適合官場的種種,聽娘講,在生下爹爹之後,就離家出走了。不管太爺爺怎麼找尋,都找不到爺爺的蹤跡。當時,太爺爺怒火中燒,不再承認有蘇敬之這個兒子。蘇敬之是爺爺的全名。
於是,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爹爹身上,可是爹爹生性淡佰,隻愛填詞做曲,不愛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太爺爺再厲害,也不可能幫爹爹處理全部的事情。又怕逼得太緊,步爺爺的後塵,隻好聽之任之。
到爹爹這一代,蘇家雖說仍是親王,可是已經是外強中幹,若沒有奶奶的精明持家,蘇家隻怕早已是入不敷出了。
我從沒見過太爺爺,據說是我還沒出生就因為病重過世了。奶奶說太爺爺一生光輝,可是子孫卻沒有半個及得上他的才華,是含恨而終的。
我不清楚奶奶在說這話時心裏是感慨還是無奈,隻知道從小她就經常講太爺爺的種種故事給我們聽,犯了錯就跪在太爺爺的遺像前悔過。
奶奶就在旁邊念叨自己管教無方,說到最後,每每神情暗淡。每每此時,我和哥哥姐姐們都一言不發,生怕觸到她的傷心往事。
爺爺的名字在家裏是個忌諱,據說是自從爺爺離家出走後,太爺爺就不許任何人提起爺爺的名字。誰要是觸犯,家法伺候。
從我記事起,雖然爹爹無心仕途,可是對我們兄妹的管教是極嚴的,常對我們說:“爹爹不求你們聞達於仕場,可是不要忘了你們是名門之後,不要給你們的太爺爺丟臉。”
一般人家的子弟,女子是不需要習文斷字的,可是奶奶一直覺得女孩子也需要有才情,有了才情,才可以嫁名門望族,才可以為後為妃。
也許在奶奶的意識裏,是想重振蘇家吧。所以我和姐姐月心在四歲時就開始學習識字了,到六歲,就請了京城最有名的琴師鳳菲教導我們琴藝,順便教導我們宮中禮儀。
鳳菲除了琴藝獨步淩國,更是當朝皇後閨中密友,常出入皇宮,是以熟識宮中所有禮儀。
教我們文法的老師是爹爹,聽娘親講,爹爹的才情,堪稱淩國第一,但是爹爹無心仕途,一直退隱在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