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的中國人生活大為改善,更有一部分家庭進入富有階層。有了錢,但要懂得節製,不能“有求必應”。中國有句俗話“富不過三代”意指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家。從小在錢堆裏長大的青少年,會過度重視物質享受,愛慕虛榮,缺乏刻苦奮發的毅力和精神。在現代社會無情的競爭與太多的誘惑麵前,他們極易被淘汰。
無論我們年齡多大,也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我們在使用零花錢方麵,一定要有所節製,把錢的數額控製在我們有能力支配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花錢的數額並沒有一個定數,要根據我們的日常消費來預算。這些開支大多包括買零食、午餐費、車費、購買學習必需品的費用。另外,再準備一些額外的錢,也就是說,零花錢要比預算寬裕一些,這樣才能為我們的存儲創造可能性。
為了我們真正地獲得幸福和快樂,不要過多地索求,而應有所節製,而且我們還要學會合理地購物。購衣,重在實用、舒適,而不應追求高檔、名牌;在飲食方麵,應重營養成分,而不應追求高級補品、營養品等。
然而在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我們可能會產生一些非分要求。此時,應告誡自己堅持己見,絕不退讓;樹立權威,嚴格要求;努力配合,互補互利。
有關專家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總結和列舉出了現在存在於青少年身上,在理財方麵最容易犯的14種錯誤。這些錯誤是:
(1)現在享用,以後付錢。大多數青少年對錢的認識不夠,沒有隱患意識,眼前隻有享受,認為以後會有父母把錢送到自己手上。
(2)沒把錢當回事。我們總以為家長有的是錢,每天都能有大數目的零花錢,所以買東西從不考慮價格。
(3)買東西時,把身上的錢花個精光。
(4)向廣告看齊。許多初高中生的早餐,不是“好吃看得見”的方便麵,就是“口服心服”的八寶粥,他們不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都向廣告看齊。
(5)向大人看齊。看見大人們經常泡桑拿,吃麥當勞,他們感到一種氣派,不僅有羨慕之心,也學著去進行高消費。
(6)向明星看齊。據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紹,她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學生來美容修發,還常常甩出100元的紙幣。
(7)許多初高中學生在錢花掉之前,已經有過數次的購買欲望。
(8)買了許多東西,但很少有令他們長期滿意的。
(9)濫用別人的錢。
(10 )隻在花錢時他們才有一種滿足感。
(11)如果手中有幾百元,他們就覺得富裕了。
(12)儲蓄對他們來講並不重要。
(13)花錢從來不做計劃。
(14)從不了解錢的時效價值。
這些情況都不利於我們培養自己正確的理財能力。
這裏有一些訓練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希望可以幫助你正確理財:
(1)列一個一天所花錢和剩錢的表格,或舉行個一天“用錢大會”,以幫助我們逐步確立理財觀念;
(2)準備一個精美的硬皮記賬本,這對我們的日常理財生活很有幫助。
(3)一般來說,在我們上學期間,就製訂出一個詳細的理財計劃,具體到每一周每一天的每一件事,然後做好記錄。一周結束後,把各項活動所花的金錢數量加在一起,去發現我們是怎樣花掉自己手中金錢的。由此可以思考如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