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在創造中誕生
雖然成為金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行的途徑還是多得不勝枚舉。
有的人終生做學問,有的人終生鑽研藝術,隻要能夠出人頭地,都有成為金領的可能。
從前有一個老人,生活非常困苦。
有人問他:“你的境遇為什麼這樣不好?”
老人回答:“我的機會不好!我活了這麼多年,從沒有碰到過一次好機會。”
現在仔細想一想老人的話,他一生的貧困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碰機會的人,結果往往是終生“貧困”的,更不會成為一個金領!
與其說這種人在“碰”機會,倒不如說他在“等”機會。
一個“等”字,可圈可點,多少歲月都在等待中消逝了呢!
人生有多少歲月?
李嘉誠用了50年,創造了龐大的事業帝國。
你呢?
難道真要虛度50年,才懂得後悔嗎?
說什麼“機會好是好,就是難碰到”,說什麼“機會可遇而不可求”,這都是以一種被動的態度來對待機會的。
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機會十之八九與他們無緣,金領與他們無緣。
這就是因為缺乏創造精神的人,不僅不能創造自己的一生,甚至一旦機會出現時,由於沒有準備好頭腦,而使機會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掉了。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肖伯納曾說過:
“人們總是把自然的處境歸咎於機會不好,我不相信機會。在這個世界上成為金領,是那些努力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的人,如果找不到機會,他們就自己創造機會。”
肖伯納說他不想相信機會,實際上他不相信那等來的機會,而相信自己創造的機會。
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那種偶然出現的機會是不多的,而絕大多數的機會是爭取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你的一生也在創造中誕生。
拋開顧慮,把自己放在最容易成為金領的地方,去創造你輝煌的一生吧!
跨出第一步,闖進機會的網絡之中,任由機會把你帶到遙遠的地方去。
不要怕,因為機會往往在不怕的人麵前出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流年好。”
一個機會,就足以改變你一生。
問題是,你有沒有好好創造這個機會,並捕獲這個機會。
擔任從事多角化經營,旗下擁有數個子公司的美國主要建設公司副經理,現年32歲的金領路易斯·休特,他對創造機會的詮釋為“替自己的才華安裝聚光燈”。
他認為人應該在讓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並盡力讓自己的才華在眾人之中突顯出來。
路易斯指出,“現在這個時代,能人輩出,但許多人空有才華而無人賞識,就這樣浮浮沉沉地過了一生,令人為之惋惜!”
他則不同,他絕不甘心被人忽視。於是,一開始他便將自己安排在容易創造機會的地方。
休特為能達成自己的人生計劃,首先在學校裏主修法律,一方麵他認為以此為業既安全又可靠,另一方麵他認為做為一名法學家這可以有許多機會在眾人麵前展露自己的才華。
因此,就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之下,他以十分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佛羅裏達州立大學。
他的就學並沒有白費,畢業之後,他便馬上進入塔拉哈希市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
關於實務方麵,他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做為自己的行動方針。
沒有多長時間,他便得到青年商會、軍人組織等團體的認同。
如此熱烈參與社會活動的結果,使他獲得了第一次發展機會。
他在事務所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即被塔拉哈希市的人們公認為是最有才華的年輕有為的法學家,因此他在24歲時就被任命為該市的法院推事。
直至今日,在佛羅裏達州,他仍然是年紀最輕的法律推事記錄保持人。
這個職位,使他在當地的聲望愈來愈高,州府對他也頗為器重。
三年後,當他被任命為佛羅裏達州飲料局長時,他的第二次發展機會亦翩然降臨。
此時的他又成為全州人們所矚目的對象,但他並不以此滿足,他知道自己仍然有發展的機會,並深信在周圍的人群當中會有人帶領他走向事業的另一座高峰。
果然不出所料,在注意他的人群裏,美國最成功的年輕金領路易斯·M·沃弗遜也在其中。
兩個人誌同道合,經介紹認識之後,很快就變成了好朋友。
三個月後,休特非常自信地告訴沃弗遜說:“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天,我將成為你們那夥人中的一份子,”
沃弗遜更想象不到的是“那一天竟然這麼快就來臨”。
三年後,在休特三十歲那年,他被沃弗遜任命為美國主要建設公司的助理總經理。
這個旁人求之不得的天大機會,就是休特六年來不斷顯示自己才華的結果。
在沃弗遜的世界裏,休特的事業快速成長。
一年以後,他成為該公司的副總經理;未隔多久,他又成為經營著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龐大企業的總經理。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證明了使自己暴露在公共場合中,使自己的才華成為眾人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多麼重要。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或超人,而隻認為自己不過是將與生俱來的能力發揮到十二分,並且努力勤勉地工作,使自己置身於更美好的境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