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訂出你的明確設計之時,開始執行你的設計
如果你把在摸索中進取視為痛苦的話,這種個性將決定你活得很累,並且會沒有一點快樂感。相反,能拚能贏者總愛激發自己個人的進取心,並把這種個性貫徹到每一天、每一個行動中。你想,失去個人進取心,怎麼創造出人生真正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呢?
以下我們將結合幾個個案來說與進取心有關的四個要點:
(1)積極的特質
皮特是一位資質普通沒有什麼能力的人,他曾經做過鉛管學徒工,因為他的老板認為他沒有學習鉛管的天賦,就把他派去當推銷員,但他似乎也沒有當推鎖員的能力。
他寫字寫得很工整,所以他的老板再一次要他負責簿記工作,但他仍然沒辦法勝任。但是簿記員的工作使他了解盤點的重要性,所以他便“盤點”他自己,他認為自己具備了下列積極特質:
①儲蓄習慣。
②正確計算費用的能力。
③不屈不撓的精神。
④引導他人和諧工作的能力。
他要如何善用他的這些積極特質呢?答案是很明顯的。他自行開了一家鉛管公司。他選好了地點,找到了技術一流的鉛管工人並開始尋找客戶。他在一年之內便將他們的工作時間表填得滿滿的。由於他都能以一流的鉛管工,在預定費用範圍內完成工作,故很快就在鉛管界建立起良好的聲譽———雖然他自己的鋁管技巧很差。
皮特就是憑借個人進取心,成就了他一生中想成就的事業。先以訂定明確設計作為開始,他一步一步地成立一個由技術員工所組成的工作團隊,提供額外服務,最後獲得成大事。如果他未能及時發現自己積極個性的話,那麼他的老板很可能會開除他。這位老兄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工作!
(2)認清自己
巴爾塔是一位木匠的學徒,當他被派去建造衣櫥時,他的周薪隻有40美元。當完成後,看到他的客戶因為關於利用空間以及他的手工品質的事情而高興時,巴爾塔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用從他第一客戶那兒賺到的工資,開了一家加州衣櫥公司。
巴爾塔就憑著當時深受歡迎的“將擁擠的衣櫥,轉變成能有效利用空間”的需求,在12年內就擴大成為全美擁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業,也引起其他衣櫥製造業者一窩蜂跟進,巴爾塔便在1989年,將他的公司以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威廉斯·索諾馬。
巴爾塔可以作為一個木匠而感到滿足,但他卻能認清自己的能力,並獲得遠超過其他學徒夢想的成大事。
(3)開創自己的事業貝斯和蓋斯勒,是1960年費城一家電視公司的製作人,他們發現錄影帶比影片具有更強烈的市場適應性,雖然他們並非一流的製作專家,但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
於是他們便成立了一家錄影公司,由於他們無法製作一流的節目,故他們決定提供一些其他有價值的服務:他們提供最好的設備和空間,給其他製作公司使用,雖然他們很早就進入這一行,但是他們仍然麵臨競爭;為了占有市場,他們不惜冒風險和可能沒有付款能力的人簽約。
貝斯和蓋斯勒也了解更進一步的道理,他們知道,他們的客戶同樣必須滿足自己的客戶,故除了提供設備和空間之外,他們還提供客戶一些最新技術,就像蓋斯勒在接受《成功雜誌》訪問時所說的:“我們告訴客戶他們可能想都沒有想到的技術,他們得到好評,而我們得到付款。”
貝斯和蓋斯勒的公司目前除了製成一些表演節目之外,還為錄影技術人員提供訓練講座,他們還為一些公司,像IBM、花旗銀行等,提供公司內部通訊服務,也就是提供將位於紐約、洛杉磯等不同的人員連線,以便召開電視會議的服務。貝斯和蓋斯勒,並非最先洞察視訊係統在未來市場上會擁有一片天空的人,但由於他們有采取行動、製定設計、承擔風險和提供他人沒有提供之服務的進取心,故使得他們成為這一行的第一人。
(4)馬上展開你的設計當訂出你的明確設計之時,就是開始運用你個人進取心的時候了,開始執行你的設計,組織你的智囊團。盡管你會發現執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發生一些變化,但最重要的是“馬上展開”你的設計。
開始一項不甚完全的設計,總比拖延行動要好得多,“拖延”是你發揮個人進取心的大敵。如果你開始時,就讓拖延變成一種習慣的話,那麼它必將蔓延到日後你的每一項行動中。盡一切努力使你的設計付諸實現,並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別理會那些說你的行動是自毀前程的人的話。當卡內基決定將鋼鐵的單價,從每噸140美元降到20美元作為他進入鋼鐵業的目的時,曾受到許多人的嘲笑。而當卡內基達到他的目的時,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連一毛錢都沒有賺到。
如果你需要別人的建議時,就付錢請教一些專家的意見吧!你從同事或朋友那裏得到的“免費建議”將和你所付出的代價一樣:什麼也沒有。
別讓外在力量影響你的行動,雖然你必須對他人的驚訝,和你所麵對的競爭做出反應,但你必須每天以你的既定設計為基礎向前邁進,用你對成大事的想像來滋養你的強烈的欲望,讓你的欲望熱情燃燒,最好能燒到你的屁股,隨時提醒不可在應該起來行動時,仍然坐待機會。
每當你完成一件工作時就應做一番反省,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績嗎?如何能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有進步。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屜中的
一個小抽屜
凡是能拚能贏的人都明白: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不切實際的考慮。在這裏,我們提出“一件事原則”,即專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能突破人生困境。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致於因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結果兩手空空。想取得成大事者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於幾件事上,隻能關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從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我們的精力。
如果大多數人集中精力專注於一項工作,他們都能把這項工作做得很好。
在對一百多位在其本行業獲得傑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業哲學觀點進行分析之後,有人發現了這個事實:他們每個人都具有專心致誌和明確果斷的優點。
做事有明確的目標,不僅會幫助你培養出能夠迅速作出決定的習慣,還會幫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項工作上,直到你完成了這項工作為止。
最成功的商人都是能夠迅速而果斷作出決定的人,他們總是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並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伍爾沃斯的設計是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一連串的“廉價連鎖商店”,於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這件工作上,最後終於完成了此項設計,而這項設計也使他成為了成大事者。
林肯專心致力於解放黑奴,並因此使自己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李斯特在聽過一次演說後,內心充滿了成為一名偉大律師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專注於這項設計,結果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律師之一。
伊斯特曼致力於生產柯達相機,這為他賺進了數不清的金錢,也為全球數百萬人帶來無比的樂趣。
海倫·凱勒專注於學習說話,因此,盡管她又聾、又啞,而且又瞎,但她還是實現了她的明確設計。
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物,都把某種明確而特殊的設計當作他們努力的主要推動力。
專心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一個特定欲望上的行為,並要一直集中到已經找出實現這項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大事者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為止。
自信心和欲望是構成成大事者的“專心”行為的主要因素。沒有這些因素,專心致誌的神奇力量將毫無用處。為什麼隻有很少數的人能夠擁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沒有什麼特別的欲望。
對於任何東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隻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並且十分熱烈,那麼“專心”這種力量將會幫助你得到它。
假設你準備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或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或是一位成功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麼你最好在每天就寢前及起床後,花上十分鍾,把你的思想集中在這項願望上,以決定應該如何進行,才有可能把它變成事實。
當你要專心致誌地集中你的思想時,就應該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幻想你自己是這個時代最有力量的演說家;假設你擁有相當不錯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說的金錢報酬購買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銀行裏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準備將來退休養老之用;想像你自己是位極有影響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從事一項永遠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有專注於這些想像,才有可能付出努力,美夢成真。一次隻專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你的心裏就不會感到精疲力盡。不要讓你的思維轉到別的事情、別的需要或別的想法上去。專心於你已經決定去做的那個重要項目,放棄其他所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