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紫陶煙鬥,掌上乾坤(3 / 3)

紫陶款識是古印陶的延續,是工藝師在陶器未幹之前用璽印在陶坯體上鈐蓋的印樣(圖15),借以表明器物主人姓名或地名、官職以及紀年等。紫陶煙鬥款識廣泛借鑒了國畫藝術和瓷器款識的藝術成就,發展成為別具特色的藝術形式,與國畫和瓷器上的款識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紫陶裝飾藝術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3.“四位一體”,和諧統一。

同國畫一樣,紫陶煙鬥裝飾也講求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的結合,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完美結合,寓情於景,形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互為補充的形式清雅、簡樸而又內涵深刻的藝術之美。就形式而言,除題有詩、書、畫之外,還包括題記、年代、款識、印記,甚至是作者的字號,饋贈者和接受饋贈者字號、地名等,將傳統字畫所需的“詩、書、畫、印”四大要素,盡情地展示於紫陶之上,實現了“四位一體”的完美組合。同時,講究繪畫、書法、印等裝飾題材紋樣與器形的和諧協調,注意短句、詩詞和辭章的意境與主題畫、器形的和諧統一;注意合理布局,精心組合,珠聯璧合,給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如馬吉生菊紋煙鬥(圖16),直徑7.8厘米,厚3.2厘米,紫色質地,沿鬥緣鑲一周灰白色彩泥,白泥之上刻填紫泥篆書“日用之寶”和隸書“蔽沛棠樹,溫溫恭人”詩句,隸書峻逸靈秀,篆書端莊典雅。鬥麵刻填灰白色菊紋,芬芳怒放,飄逸灑脫。作品融詩、書、畫、印於方寸鬥麵之上,和諧統一。落款“吉生作”,底麵鈐“黃元記”、“建陽”印,為名家馬吉生經典力作。

4.工藝獨特,中外一絕

紫陶煙鬥吸收了國畫書法的精髓,依據中國書畫的“骨法”和“肉法”:筆法為骨,賦色為肉,骨肉相濟,有血有肉,創新出了“陶刻”和“淡豔”的裝飾方法。

(1)絞泥

絞泥,亦稱“絞胎”,是用兩種或幾種不同顏色的泥料相絞合而成的一種裝飾製作方法,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圖17)。

(2)刊刻填彩,古樸典雅

刊刻填彩是煙鬥裝飾中最具藝術性的工藝,一般分為落墨、陰刻、陽填三道工序。拉坯定型後,窯主聘請當地書畫名流在半幹的坯體上描繪製出各種紋樣、書法、落款等,謂之“落墨”。陶坯落墨後,刻工使用足刀,沿圖案的邊緣進行刻劃,並挖去圖案中的坯體,稱為陰刻,要求落刀用力要均勻,角度合適,深淺適當,技術性強。陰刻後,根據圖案設計要求,往刻痕中填充不同顏色的彩色泥料,填出變化萬千的圖案,稱為填彩。刊刻填彩以刀代筆,濃縮名家詩書、繪畫、金石、篆刻、陶印等藝術元素於方寸鬥麵之上,實現了中國傳統美術與陶瓷裝飾手法的有機結合;以泥代墨,彰顯出超脫高雅的藝術風貌,體現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表達著傳統文化特有的意蘊和藝術美感,可謂精巧絕倫,鑄就了“文人煙鬥”之美譽。

(3)淡豔裝飾,美輪美奐

在陶坯上創造出有中國傳統水墨畫濃淡變化意味的“淡豔”裝飾技藝,是建水煙鬥的另一裝飾絕技。清末建水製陶名家丁吉三發明的“淡豔”裝飾技藝,借鑒傳統國畫墨分焦、重、濃、淡、輕五色的繪畫特點,以天然彩泥為原料,巧妙地運用了不同陶泥色差漸變規律,並通過窯火溫度的控製,創燒出了一幅幅從淺到深、由淺淡及濃豔、層次變化、虛實結合的微型國畫裝飾藝術,具有傳統水墨畫“墨分五色”藝術的效果和獨特韻味,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淡豔”。這一技藝的發明和使用,使建水煙鬥在裝飾工藝的審美層次上進一步得到了提升。其技法是根據畫麵濃淡表現的需要,用紅、黃、青、紫、白五種顏色的陶土,通過配製得到濃淡變化豐富的色彩,以平塗的方法從淺淡到濃豔逐步過渡填彩。更為精妙的是在紫陶的焙燒過程中,由於陶坯中陶土各種元素的含量不同而會產生“窯變”,這使得陶器呈現出色彩濃淡不同、極富層次感的傳統水墨畫“墨分五色”的效果。如崧樵彩泥黑陶煙鬥(圖18),呈不規則八邊形,直徑5.8厘米,厚3.1厘米,鬥麵飾用白色、灰色、藍色和紫色刻填的紫藤圖案,層次分明,意境深遠,底部鈐“建陽”、“戊子”、“張記”、“張”、“號”、“玉堂”等印,製作精細,打磨光亮瑩潤,為戊子年(1948年)崧樵書畫、張桂生製作的精品。

(4)殘帖裝飾,似殘致美

建水紫陶獨創的“殘帖”裝飾工藝是清末建水書畫家王永清發明的。“殘帖”裝飾技藝是將坯上的字畫分別以陰、陽兩種刻法交叉刻出,再在刻模上以不同顏色的彩泥交替填充,多則七八塊,少則兩三帖,正斜交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是紫陶特有的裝飾工藝。裝飾區域中大小不一的各體書法文字在內容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殘缺,極似現實中看到的“斷簡殘篇”。它兼有篆書之古雅,隸書之端莊,楷書之純正,行書之風流,草書之飄逸,避免了一種字體的單調貧乏。往往不同的字塊運用不同的色塊來裝飾,講求書體之間與色塊之間的對比調和。“殘帖”裝飾突破了我國傳統書法的審美理念,構成一種中國書法裝飾上獨有的“殘缺美”(圖19)。

(5)無釉拋光,光可鑒人

打磨拋光是紫陶工藝中最耗時最精細的工藝,打磨一件紫陶煙鬥,要以“鐵杵磨成針”的意誌和耐力,反複交替使用鵝卵石、細河砂、厚布進行去火皮、打磨、拋光等七八道工序。除去煙鬥表麵粗礪暗淡的表層,才會顯露出紫陶煙鬥特有的溫潤如玉的質地,散發出誘人的綽約豐姿,閃爍出金玉之光芒(圖20)。

紫陶煙鬥的橫空出世,得益於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曆代陶工和藝術家的不懈追求與點化,才使之擺脫了實用煙具的範疇,躋身於世界陶藝行列,成為獨樹一幟的微型藝術珍品。建水紫陶煙鬥蘊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文人的精神和追求。(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