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用中成藥治療高黏血症
用藥指南
作者:李宛平
高黏血症也叫高黏滯血症,是由於血液黏滯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常可出現頭昏頭痛、頭脹多夢、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心悸怔忡、四肢乏力、肢體麻木、拘急不舒等臨床症狀。在治療高黏血症方麵,西醫除了應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以外並無特殊的方法。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高黏血症可分為脾虛痰濁型、肝鬱化火型、脾腎兩虛型和氣滯血瘀型。此病患者若能辨證使用中成藥進行調治,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下麵就介紹一下各型高黏血症的特點及如何選用中成藥進行治療:
1.脾虛痰濁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現腹脹納呆、咳嗽痰多、肢體困重、浮腫尿少、大便溏簿、舌胖、苔白膩、脈滑等症狀。治療此型高黏血症應堅持健脾化痰的原則,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二陳丸或參苓白術丸進行治療。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砂仁、陳皮、製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等藥物製成,具有益氣健脾、化痰和胃的功效。二陳丸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製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參苓白術丸由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蓮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藥物製成,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2.肝鬱化火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現煩躁易怒、麵紅目赤、頭暈頭痛、口幹咽燥、尿黃便幹、舌偏紅、舌苔薄而黃膩、脈弦細等症狀。治療此型高黏血症應堅持舒肝理氣的原則,可選用丹梔逍遙丸或舒肝丸進行治療。丹梔逍遙丸由丹皮、山梔、柴胡、當歸、茯苓、白術、白芍藥等藥物製成,具有舒肝解鬱、清熱調經的功效。舒肝丸由五靈脂、莪術、香附、木香、檳榔、肉桂等藥物製成,具有開鬱舒肝、順氣止痛的功效。
3.脾腎兩虛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現體倦乏力、腰酸腿軟、腹脹納呆、耳鳴眼花、月經失調、尿少肢腫、舌紅、苔薄白、脈沉細等症狀。治療此型高黏血症應堅持健脾益腎的原則,可選用二仙膏、參茸蛤蚧保腎丸或青娥丸進行治療。二仙膏由人參、炙黃芪、枸杞子、鹿角膠、龜甲膠、黑芝麻、丹參等藥物組成,具有滋陰助陽、益氣益血的功效。參茸蛤蚧保腎丸由紅參、鹿茸、蛤蚧、當歸、熟地黃、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製成,具有溫腎補虛的功效。青娥丸由杜仲、補骨脂、核桃仁、大蒜製成,具有補腎強腰的功效。
4.氣滯血瘀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現胸痛胸悶、痛有定處、肢體麻木疼痛、舌苔薄、舌下有瘀斑、脈弦等症狀。治療此型高黏血症應堅持活血理氣的原則,可選用腦血康滴丸、三七片或血府逐瘀口服液進行治療。腦血康滴丸由水蛭製成,具有活血散瘀、破血散結的功效。三七片由三七粉製成,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複方丹參片由丹參、三七、冰片製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口服液由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牛膝、柴胡等藥物製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編輯/孫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