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五月底,屯紮在青泥隘口的徐晃大軍忽然出動,其一部三萬人由徐晃副將周倉統領,兵圍藍田,而令一部由徐晃親自帶領,經武關躍過丹峰,沿丹水而下,直至荊州治所襄陽,大軍突襲,襄陽城守駱統被殺身亡。六月八日,沿襄江而下的徐晃軍攻下了襄江邊上的麥城,十日,臨沮被下,守將潘浚陣亡,至十五日,臨沮周邊,當陽、夷陵、西陵、秭歸、葫蘆穀相繼淪陷,在孫策得知消息並回軍之時,徐晃以重兵圍困江陵,三日後江陵被破。
“可惡,這趙雲,也太陰魂不散了,後方危急,大軍必須要立即撤回,如今必須要有人留下來阻擊了,諸位之中,誰願擔當此任?”安眾城下,得知消息的孫策立即就帶大軍回撤,被早已監視其動向的趙雲發覺,而後尾隨其後,不斷的出兵襲擾,以拖延其回軍速度,一連兩日時間,大軍才自安眾撤退至鄧縣,孫策頓時變得焦急起來。
“這……”後方之中,因為孫策急切想要攻下安眾進兵宛城,將後方的士卒調遣了一空,因為此事,孫策對趙雲部的監視,可謂是一絲不敢大意,隻是沒想到動手的會是徐晃,每每想到這裏,孫策心中都不由的痛恨不已,他的話仍在眾將之中,眾人不由的都猶豫了。
“陛下,聘承蒙太祖提攜,無以為報,且聘無家室拖累,阻擊趙雲之責,就由聘來做吧。”文聘忽然間自眾人中一步走出,眾人的遲疑,他心中自是明白,倒不是說孫策帳下之人貪生怕死,隻是眾人家眷,基本上都在後方,而如今後方被徐晃肆意踐踏,他們之中更擔憂的,卻是家中諸人。孫策見是文聘,眼神不由的就是一凝,如今文聘,也不過才四十出頭,正是壯年之際,當年孫堅在時,就對其才能格外欣賞,孫策即位,也與孫堅時相當,也不知是否是文聘命數不好,原本他是娶有一妻的,隻是成親多年,卻無子嗣誕下,之後就鬱鬱而終了,至今文聘還未來得及再行續娶,其言家中無人,也不為過。
如今既然是其自己站出來的,孫策再是不願,也不能出言駁回,不然隊伍也就沒法帶了,思慮了一下,孫策心中也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好點點頭,應下了此事:“我與你留下兩萬大軍助你,士卒你可自行挑選,鄧縣城不算太過,不過隻是防守,也是足夠了,趙雲追的太緊,大軍撤出需要時間,三天,隻需要三天時間,你便可自行撤回,能不能守住?”
“人在城在,城亡人亡。”霍然一聲,文聘挺直了背脊,對著孫策大聲的回答道。
文聘的話,孫策聽了後眉頭就不由的皺了一下,不過如今事已至此,再行換將已是不可能的事情,隻能沉著臉道:“鄧縣可守便守,不可守便沿路撤退,隻需要能將趙雲大軍的速度延遲下來即可,如今遭變,江北之地已不可守,丟失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切不可平白的丟了性命在此處。”單隻是這一句話,孫策對文聘的重視,可見一斑。
孫策走了,在將鄧縣交給文聘之後,就沒有再停留,接管了城防後,文聘下令將城中的精壯全部抓上城頭,將庫中堆積的兵器甲胄與眾人發了,林林總總湊成了五萬之數,而後其令兩名副將各帶老兵三千新兵七千,在鄧縣的左右兩方設下大營,擺出一副死守的模樣。
“哼,文聘也未免太過小覷我等了吧,他以為,單憑他那東拚西湊起來的五萬士卒,就能將我們阻擋在此處?”隻是間隔了不到半日的時間,就在文聘剛剛將左右兩路大帳設立起來,趙雲的大軍已經直撲而來,望著那互為犄角的三處屯兵之地,昌稀不由的冷笑起來。這些年,他跟隨的人不是趙雲就是李典他們,昌稀的眼界兒也是高了不少,性子自然也是高了不少。
“不要小看文聘,他城外這兩座大帳,雖然是倉促建立起來的,隻是有著萬餘守卒,我們若是想要攻占下來,也是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的,而且城中的文聘,也不會任由我們去攻打他這兩處營地,而我們若要是去攻城,這兩處地方就會牽扯到我們不少的兵力,而若是我們要繞過鄧縣直接去追擊孫策,他城外的這兩次地方,就會成為突襲我軍後方的主要戰力,主意是一般,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的重要的。”與孫策對陣了這麼久,對於文聘的才能,趙雲還是知道不少的,此時一見文聘的布置,心中就不由的歎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