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春,諸葛瑾自答應下劉備提出的條件之後,便通過簡雍向著劉備透漏到:若臨絕地,可來琅琊。之後,放下了心思的諸葛瑾一麵遣人多加關注幽冀的戰況,一麵加快了手下各地軍隊的整合,年關剛過,已經安排好的眾將陸續的奔赴各地。
災難剛起之時,張紘就提出了於外結盟之事,兩年間的時間,在諸葛瑾手下各地逐漸恢複的同時,張紘也沒有閑著,作為諸葛瑾使者,張紘在兩年間遊走在長安、襄陽、蒼梧三地,與曹操、孫堅、士燮(xie)三家結交,兩年之間,得三家糧草百萬擔,大大緩解了中原之地的糧食緊張,而且,在與三家建立下關係之後,諸葛瑾周邊也暫時的安穩了下來,年初時,張紘隨即動身,與簡雍一道北上,徑往劉備屬地去了。
如今,諸葛瑾所擁之地,遍布中原,至三月中旬時,軍隊才基本上整合完畢。
諸葛瑾統屬下,青、徐、兗、豫、揚五州,計有大軍一百二十五萬,其中兵源主要來自於青徐兗三地,青州軍水陸五十八萬,其中常年駐守本地的有四十萬;徐州軍多為步卒,總計有四十萬,包括常駐軍三十萬,並十萬機動士卒;兗州一地士卒多是泰山人出身,計有二十萬人,其餘則為其他地方所擁。
這些數字,乍一看實在顯得有些多了,隻是有心人想想五州之地龐大的人口基數,就會乍然明白,其實比起其他諸侯,這些數量的士卒確實已經少了很多了。
三國年間,因為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因為戰亂,青壯消耗厲害,各地之中,老弱婦孺所占據著絕大部分的比例,這也是為何,諸侯士卒之中,年齡差異巨大的原因。
整合之後,諸葛瑾手中兵力組合成了五個大的軍團,其一便是泰山軍團,作為直麵北方唯一的一個兵團,其實力不言而喻,由諸葛瑾親自統率,其下有大將黃忠、趙雲、於禁、龐德、顏良、文醜、張遼等,其餘周倉、廖化、曹性等人跟隨,戲忠總攬青、兗涼州政務,賈詡、荀攸、陳宮為隨軍軍師,擁兵二十五萬,其中,常駐軍除外。
其二乃是以關羽、徐晃、李典、呂蒙等人為大將,程昱為軍師主攬大權,戲忠歸屬下陳群、鍾繇二人總攬政務,其餘人諸如董承、雷薄、陳蘭、孫觀、吳敦、尹禮、昌稀等相協助,擁兵十五萬,虎視黃河沿岸,並司州之地。
其三乃是揚州軍團,以李儒為軍師,徐榮為統兵大將,其餘魯肅、太史慈、樓玄、何夔、、杜畿、胡綜、管亥等人隨行相助,擁兵十八萬。
其四,乃是坐鎮後方的中軍軍團,諸葛瑾以諸葛瑾為主,高順為大將,田豐總攬政務,張昭為輔,其餘任峻、梁習、薛綜、呂範、黃敘、馮禮等人為副將,擁兵十萬坐鎮琅琊。
最後一支則是被諸葛瑾遮掩,幾乎上沒有參加過戰爭的水軍,以蔣欽為主將,沮授為軍師,韓當、徐盛為副將,統領十五萬水軍,主要駐紮在黃河、長江沿岸。
精簡後的軍隊,去腐存精,更是將連戰下來,收攏起來的劉岱、袁術、陶謙、劉繇四處的士卒整編了起來,作為單獨存在的軍團,前三個各自有著一定的自主權限,再加上各地這些所有的兵力都是機動兵力,專司訓練征戰的,雖然說在人數上比起之前少了一半還多,其戰鬥力卻是更勝許多,也就是說,除去必要的守土士卒,諸葛瑾可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組織起一支八十萬人的大軍為其作戰,這樣的事情,單隻是想一想,都會覺得恐怖。
戰局變幻,如今官製變革之事,已經全權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而諸葛亮果然不愧是有著妖人之稱,兩年的時間,在戲忠、鍾繇、魯肅的幫助下,已經大體的將官製構架設置了出來,如今所欠缺的,便隻剩下了具體的填充,而這些,在眾人被諸葛瑾打發去了各地之後,諸葛亮便開始了自己整理,隻是誰也沒有想到,而這一整理,就又是兩年。
四月時,拖遝至今的袁劉戰爭終於是進入到了最後的時刻,漫天硝煙彌漫在整個北地,頓時將天下各處諸侯的眼光都吸引了過來,就連一直追著馬岱不放的曹操,都下意識的暫緩了腳步,而此時,一直安靜著不曾有動作的諸葛瑾,卻是忽然間忙碌了起來。
“優勢,我們的優勢就在於,袁紹、劉備兩方對峙,耗費了兩人太多的精力,兩人目光盯緊在範陽一地,已經是無暇他顧,隻要行動迅速,必然會一戰而下。”兗州,泰山,最為戰區的首府,此的時泰山城中,雲集了太多文臣勇將,議事廳中,諸葛瑾神色淡然的對著一眾人開口說道,隻是眼光中,一抹光彩卻是怎麼也掩飾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