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零章:觀念衝擊,諸葛明誌(1 / 2)

李儒,司隸馮翊郃陽人,熟知三國這樣一段曆史的人都會知道,作為三國中最早現身的謀士,李儒的存在,出色的將董卓推上了權位至極,隻可惜董卓為人,算不得良主,不然,李儒的成就,比起郭嘉、諸葛亮、周瑜等人,隻怕也是惶惶不相多讓。

出身寒微,讓李儒沒有晉身之資,索性當初董卓急於找尋一個可以為其出謀劃策之人,兩人相遇,可謂是魚水之休戚,當然,曆史上李儒之所以能夠留下濃重的一筆,更重要的,是他在登上舞台之後,一係列的陰謀詭計,狠辣,便成為了伴隨其一生的代稱。

相比於程昱、賈詡,李儒做的更加徹底,在這個凡事講究出身門第的社會,李儒沒有絲毫的優勢,他所為者,不是以保全自身為先的做法,而是一種完完全全的瘋狂,他所追求的,是達成目的,隻餘在這之中犧牲掉的,卻是被他選擇性的忽視掉了。

也正是由於這些,李儒比起他們而言,更加具有為臣下者所付出的忠誠,一種為了主上毫不顧忌自身的忠誠,這才是李儒要與諸葛瑾相論緣由。

“還請文優明言。”諸葛瑾先是愣了一下,目光疑惑的看著李儒,他心中有些弄不清楚,為何此時,李儒卻是向他提起了這些?當然,更不清楚的是,李儒究竟是想要對他說些什麼?

為了顯示自己對其的鄭重,諸葛瑾毫無征兆的起身,對著李儒行了半禮,隨即不管身邊人的驚詫,自顧的坐了下來,李儒臉上,頓時顯露出了淡淡的激動,雖然他已經很小心的掩飾了,諸葛瑾仍舊能夠從他閃動的眼神中看出一些端倪,隻是他卻沒有多說什麼,多年來的性格就是如此,他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怎樣,而全盤的否定掉他,隻要是真正能夠促使他進步的,無論是多難聽的話,他也能夠接受,更何況,李儒說的,已經很是委婉了。

“當年董卓,為人缺點重重,粗魯、短視、好女人等等,可以說,一個北地男兒身上所擁有的缺點,在董卓身上都能夠找到,然而,天下諸侯遍地之際,董卓卻能位極人臣,究跟揭底,還是要屬他身上那種梟雄之姿。”諸葛瑾的一番動作,還是起了效果的,此時再開口,李儒口中,已經是直呼其姓名了,作為董卓的女婿,當年董卓亡時,李儒便已經能夠遇見自己的下場了,也是由此,董氏一族來了一個秘密轉移,而李儒本人,更是直接投向了諸葛瑾。

其實,當年之事,諸葛瑾也是娶下了董卓一女的,與李儒也算是一門親,隻是諸葛瑾為主,李儒為臣,兩人之間很是默契的將此事避過了。稍微頓了下,李儒長長出了一口氣,眼神微微飄散,見周泰很自然的將兩人身邊清出了一片空處,心中暗自讚歎一下。

“梟雄之姿,是一個諸侯能否成就王霸之業所必須的最低的一個要求,殺伐果決,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董卓當年無論是在投向閹黨,還是果斷起兵進京,這其中經曆了無數的事情,若非董卓能殺,敢殺,主公可知,當年洛陽城中,董卓為了掌控朝廷,殺了多少人嗎?主公可知,虎牢戰敗,董卓又是下定了怎樣的決心,將繁華的洛陽城弄成了一片廢墟?”李儒問的很是尖刻,語氣更是沉重的幾乎讓氣氛都為之凝滯。

“……”諸葛瑾沉默了,這些事情,他自然都是記得的,他也曾經想過要將洛陽城救下來,隻是在不暴露自己的同時,諸葛瑾卻做不到,所以最終他選擇的,是旁觀,更甚者,他也從洛陽城中,弄出了不少珍惜的東西。雖然說對於這其中被牽連的百姓究竟有幾多他手中沒有具體的數字,他心中卻十分明白,那定然是一個龐大到足以嚇到很多人的一個數字。

諸葛瑾沉默,李儒卻不打算就這樣停下,神色淡然的看了一眼他處喧嘩嬉鬧,轉眼接著說道:“青徐遭災,儒心中也是痛苦,主公仁慈高義,是百姓之福分,這也是儒毫不猶豫的投奔主公的緣由,隻是這其中,主公的一些做法儒卻是有些不同看法,不吐不快,得罪之處,還請主公見諒。”諸葛瑾手下能人不少,其實對於諸葛瑾的做法也不是全部都沒有意見,隻是諸葛瑾那種以人為本的做法,已經影響到了他們,是以在諸葛瑾做下決定之後,雖然心中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卻也無人提出異議。時至今日,李儒已經完全的認可了諸葛瑾,雖然他心中知道,有些話一旦說出口,便不再能夠收得回來,此時卻很是認真的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