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突發起想(3 / 3)

阿嵯耶廟其實很小,跟長安郊區的土地廟差不多,傷員在廟內救治之後就被抬回營帳。

唐朝軍隊是有隨行軍醫的,不過他沒有讓我動手,依他說我身份尊貴,不需勞此賤疫,隻要督導就可以了。

所謂的治療就是使用金創藥包紮一下了,這些也僅限於官階高的軍官。到現在我還沒見到一個士兵,據說一個軍隻有一個大夫,整個3000人馬就他一個大夫。有2個當地的‘刺腳’大夫幫忙,還有幾個士兵打下手。

看到這裏我實在忍無可忍了,跟一旁的韓思複說:“從現在開始傷情重的優先,不輪官職,一視同仁!”

韓思複動動嘴唇,不過什麼也沒說。這些當官的一點生命概念都沒有,我也沒有做任何解釋。

我看他一眼,繼續說:“準備鍋煮沸水、針、線、烈酒還有鹽。”

眼前的士兵背部不知被劃開了一個大口子,有半尺長,一寸多深,現在沒死到真是走運了。

我把大夫全部叫來觀摩:先是將手浸在烈酒中一會,將背部包紮解開,血立即向外滲出。用鹽水將傷口周圍的汙穢衝淨,接著拿起針穿上線。針從傷口的一角開始穿到另一側,那士兵顫抖了一下,隨後不再動了。

低頭一看他用牙咬著衣襟,這時沒有麻醉藥也沒有銀針,我含著淚飛快的將這一針穿過的兩個線頭打了個結。從另一側又穿過一針,再次打結,最後將金創藥灑在縫合處,再用白布包紮好。

看看周圍的軍醫,我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說道:“以後凡是有重傷的傷兵全是如此處理,先以鹽水清洗傷口,隨後予以縫合,最後撒上金創藥,包紮。”

到此時這些人才明白我的意圖,都點頭稱是。我思索應該還有更好的藥物的……(三七雲南白藥要提前500年出世咯)

天就快亮了,地平線上起了一層朦朧的亮光。武都寨是黨項羌人位於會州附近的一個小型堡寨,有一丈高的土牆環繞,四個角上箭樓高立,有衛兵居高臨下的虎視著從寨前通往樓煩的官道。

武都寨不遠處的一處凹地裏,李隆基、裴旻、劉景仁和幾個指揮使正在商議什麼。

不過半天的功夫,哨探就發現有兩支軍隊一前一後的往姚州開拔。於是,一部分士兵開始明目張膽的在姚州外麵行軍,這樣的行動當然引起了這兩支軍隊的注意,隻不過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似乎並沒有遲滯這兩支軍隊的步伐。

李隆基決定襲擊武都寨,這個要塞位於從吐蕃通往三州的道路上,現在被吐蕃軍占領,糧草運送頻繁。

“關鍵是衛兵!”裴旻對劫營這種事最來勁:“天快亮了,這個時候通常都是防備最鬆懈的時候,況且這附近都是吐蕃軍控製,他們不會想到咱們來攻。武都寨裏麵應該不到一千人,硬要攻進去當然可以,隻是我們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當然就變得簡單了許多。裴旻和李隆基自告奮勇,有人說全部是裴旻幹掉的,有人說李隆基一出手就是倒一片;我沒能親眼目睹,而終於成了一樁懸案。

劉景仁得到信號後立即下令全軍衝鋒,當他們衝進去的時候發現絕大多數的吐蕃軍都在熟睡,甚至被砍下腦袋的時候也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因為這些吐蕃軍根本想不到,經過黨項人為主力的征糧大軍的反複清剿後,這附近居然還有如此強悍的大股唐軍出沒。

“殺人者,大唐龍華將軍,裴旻。”裴旻用吐蕃軍的血寫在了武都寨的牆上。沿線的各堡寨吐蕃軍立即進入到了緊張的防備狀態當中,偷襲這樣的事情就再也沒有這樣輕鬆了……

武則天迫於無奈令西北方向唐朝軍隊向吐蕃發動攻擊,讓吐蕃無暇南下。

會州的攻防戰由於一股神出鬼沒的唐軍的出現,使得會州督尉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壓力開始明顯下降。與唐朝的形勢開始好轉相比,倚祥葉樂的日子就難過很多,主要是因為他這邊實在是兵力過多並且分散,加上西北被郭度灌威脅,現在已經處在糧草不濟的狀況下,另外國王的臉色也越來越差。於是乎,天下的焦點集中在了巂州,從涼州一路南下的乞藏的勝利與否,直接決定了這次唐吐之間全麵戰爭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