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論辯中維護權益的語言藝術(3)(1 / 3)

論辯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固守自己的道理,對對方的論據聽而不納。這個時候,一味地窮追猛打或是急於解釋都無濟於事,很難使對方心甘情願地承認你的觀點,搞不好還會使得雙方僵持不下,適得其反。而實際上你的觀點是正確的,隻是對方一時還沒有理解過來。一旦遇到這種問題時使用恰當的比喻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正當美、英、蘇等國家共同抗擊納粹德國的關鍵時刻。英國處在歐洲反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線,由於黃金已經枯竭,根本無力按照“現購自運”原則從美國手中獲得軍事裝備。作為英國的重要盟友,羅斯福深知唇齒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戰爭曠日持久的情況下,英國一旦被擊潰,希特勒一朝得勢,勢必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全球利益。美國全力支持英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美國國會中有那麼一批鼠目寸光的議員,他們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認為必須錢貸兩清,絲毫不關心反法西斯盟友的安危以及歐洲危急的戰局。羅斯福認為自己應當盡力說服這些人,使得英國可以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為此,羅斯福舉行了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招待會。

“先生們、女士們!”羅斯福簡要地介紹了《租借法》之後,接著就講了一個淺顯的比喻:“假如我的鄰居家失火,在數百英尺處我擁有一條澆花的水管,假如趕緊借給鄰居拿去接上水龍頭,就可以幫他滅火,同時也避免火勢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先跟他討價還價呢?這管子應該有十五元的押金,還要有五元的使用費。此時,我的鄰居心急如焚,事情緊急,他到哪裏去找錢?我看,還是不要他的錢為好,隻要他滅火之後原物奉還。如果滅火後水管還好好的,他會連聲道謝;如果他把水管搞壞了,他得照賠不誤,我也不會吃虧的。”

記者們緊追不舍,問羅斯福總統:“請問,總統閣下所指的水管一定是武器了?”

羅斯福毫不掩飾地說:“當然,我隻不過是借這個例子來說明《租借法》的原則罷了。也就是說,如果你借出一批武器,在戰後得到歸還,而且沒有損壞的話,你就沒有吃虧;即使軍火損壞,或者陳舊了,幹脆丟棄,隻要別人願意理賠,我想,你依然沒有吃虧,不是嗎?”

羅斯福總統的一番比喻,淺顯易懂,立刻語驚四座,並經由新聞媒體報道而傳遍全球。此番妙語不僅說服議員們無條件支持《租借法》在國會順利通過,而且也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國家首腦的高度評價。利用正反邏輯進行論辯

從邏輯的意義上看,所有的事物都符合自己的邏輯發展規律,所有的事物的原理都包含在邏輯之內。論辯中常用的邏輯多是指事物、思維的規律以及推理的原則。論辯所使用的工具——語言要符合邏輯才能理順意通,話如泉湧,滔滔不絕。同樣,如果論辯時不注意邏輯,就會漏洞百出,一旦被對手抓住破綻,很容易不攻自破。古往今來,有許多哲學家都很善於利用邏輯來進行詭辯。

漢武帝晚年的時候很迷信,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到處搜尋不死藥。一天,有人獻上不死丹藥一丸。當時東方朔正在武帝身邊。他上前拿起丹藥後,假裝好奇地問武帝:“陛下,這藥可以吃嗎?”武帝回答:“當然可以吃了。”東方朔聞聽此話,馬上把藥塞進嘴裏,嚼了兩下咽進肚裏。武帝阻止不及,氣得臉色發青,暴跳如雷,要把東方朔拉下去砍頭。東方朔連忙跪下,說道:“陛下,且慢,臣有話要說。”武帝本意並不想殺東方朔,就問道:“你有什麼要說的?”東方朔從容地回答道:“陛下,我剛才吃得可是那‘不死丹藥’,可現在我卻要被陛下砍頭了。如果這藥能使人不死,那我為什麼要身首異處了呢?可見那‘不死丹藥’是假的。如果這藥確實是那‘不死丹藥’,陛下應該殺不死我啊,自然也不用殺我了。如果殺得死我,就證明了獻藥之人是在蒙騙陛下。況且我在吃藥之前已問過陛下藥是否可以吃,陛下已經準許,所以臣才能吃此藥。倘若未經陛下允許,臣怎麼敢吃呢。若陛下今天殺了我,隻會向天下證明陛下被人蒙騙了,恐怕有損於陛下的聖明,而且百姓又怎麼敢相信您的話呢?”武帝一聽,轉怒為喜,立刻赦免了東方朔。

在這裏,東方朔就運用了邏輯手段。他先是吃掉了藥,以此為前提,然後在回複武帝時,從不死之藥出發,逐步演繹推理。第一條邏輯關係:不死之藥——吃了可以不死——東方朔吃了不死之藥——所以東方朔可以不死,這時武帝如果殺了東方朔——不死之藥是假的——東方朔吃了也無罪。如果不死之藥是真的,那麼武帝殺不死東方朔,殺他也沒有用。

無獨有偶,我國已故的著名作家張天翼先生寫過這樣一個寓言:一天,老鷹看見一隻麻雀在大樹上曬太陽,就批評麻雀說:“這樣的好時光,不努力工作,反倒在這裏曬太陽浪費時間,真是可惜。”麻雀說:“沒有的事,我已經準備學一門技術。它應該是沒人學過的獨家技術,而且方便好學,還可以賺大錢,這樣我就可以過安逸的生活了。”老鷹大笑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技術啊?假如沒有人學過,那麼就沒有人會這門技術,你向誰去學呢?如果是方便好學的技術,又沒有人去學它,那就一定是天底下最沒有用的技術了。”老鷹對麻雀的反駁實際上就是運用了同東方朔回答漢武帝一樣的方法,隻不過一個是正推,一個是反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