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說話有講究,處世有學問(4)(2 / 3)

於是,第五輪不慌不忙。從容答道:

“過去,有一個人有求於我,便要送給我一匹千裏馬,但是被我拒絕了。此後,每當朝廷讓我三公選薦人才的時候,我心裏總是想到這個人,不過,我始終沒有舉薦他。

我哥哥的兒子病了,我一天探望十次,回到家躺下就睡了。我兒子生病了,雖然我不去探望他,可是,卻一整夜的睡不著覺。這樣看來,我還是有私心的。”

這樣巧妙的回答,不得不讓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1981年,白宮得到裏根遇刺的消息後,總統辦公廳一片慌亂,不知所措。富有經驗的國務卿黑格出來維持局麵。黑格曾任美國駐歐洲部隊總司令,脫下軍裝後,又當上了國務卿,一向以果斷、穩重而聞名。但他聽到裏根遇刺的消息後,也大為吃驚,慌了手腳,甚至還鬧出了個笑話。

當時,美國人最為關注的事莫過於總統遇刺的消息了。所以,各大媒體紛紛打探消息,以期提高自己報紙的發行量。

一次,一名記者問黑格:

“國務卿先生,總統是否已經中彈?”

黑格回答:“無可奉告。”

記者又問:“目前誰主持白宮的工作?”

黑格答道:“根據憲法規定,總統之後是副總統和國務卿,現在副總統不在華盛頓,所以由我主持。”

這一回答引起了軒然大波,記者們議論紛紛,另一記者馬上又問:“國務卿先生,美國憲法是不是修改了?我記得美國憲法上寫明總統、副總統之後,是眾議院院長和參議院院長,而不是你國務卿先生。”

黑格聽後明白是自己失言,急中生智反問道:“請問在兩院院長之後又是誰呢?他們現在都不在白宮現場,當然應該由我來主持了。剛才為了節約時間,僅僅是少說了一句話而已嘛。”

幾句話便自圓其說,為自己解了圍。

運用話題轉換的說服技巧,換題才是關鍵,所轉換的話題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問題有某種聯係。這就要求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有一定的應變能力。

當然,應變能力是靠不斷的實踐培養出來的,但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隻要平時多加鍛煉,必然會有所收獲。

同時,話題轉換還可以運用在其他場合,比如對方對你所講的話題不感興趣,沒有耐心時,你可先放下正題不談,而從他感興趣的問題下手,等他進入狀態後,再將話題轉移回來,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語驚醒執迷不悟的人

那些執迷不悟的人,總會有或多或少的錯誤想法,關鍵的心結不打開,就不可能走出思想的誤區。這時,如果能一針見血,切中對方的要害,往往能起到醍醐灌頂之效。

1.當頭棒喝反向刺激

一個高二女生受不良風氣影響有了早戀傾向,和同班一個男生頻繁約會,上課時也心不在焉,以至於成績大幅滑坡,班主任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她為什麼不認真學習,她回答:

“沒心思學。”

班主任聽後厲聲嗬斥道:

“你那心思都幹什麼去了?你為什麼就這樣執迷不悟?告訴你,中學生不允許談情說愛。再過一年,你就後悔莫及了,他考上了重點大學,就決不會跟你來往了——因為你太淺薄、太虛浮、太目光短淺了!”

那女生一聽這麼嚴厲的話,眼淚就撲簌簌流了下來,眼裏滿是對老師的忌恨,但心裏卻受了極大的震動。待她哭完,班主任又溫和地說:

“對不起,我剛才的話可能不夠禮貌,其實我隻是出於無奈,是害怕你墮落到那種地步啊!”

那女生終於領會了班主任初而嚴厲繼而溫和的真實用意,因此,一麵接受了老師的道歉,一麵痛下了洗刷“淺薄”的決心。

生活中一些執迷不悟的人,成天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渾渾噩噩,糊裏糊塗。這時,要驚醒他們,可以采取像這位班主任一樣“當頭棒喝,反向刺激”的方法,給對方強烈的心理刺激,促使他深刻反思自己。當然,反向刺激的最終目的還在於正麵引導,所以,最好能在對方有所觸動後,再對自己剛才言語的率直加以道歉,讓對方恢複心理上的平衡,隻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說服效果。

2.疑惑對方迂回出擊

戰國時的靖郭君是齊國的貴族,很受齊王重用,在國內很有權勢。後來他與齊王有了矛盾,擔心有朝一日會與齊王鬧翻,於是,他打算在自己的封邑四周築起城牆,以防止齊王的進攻。這一舉措顯然是不明智的,以一個家族的力量與強大的齊王相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築起高高的城牆,不僅擋不住齊王,反而會使雙方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因此,門客們紛紛勸阻,無奈靖郭君非常固執,不但不聽,還下令守門的人不得為說客通報。

正當眾人束手無策時,一個齊國人自告奮勇,上門求見,他向靖郭君保證見麵時隻說三個字,多一個願受烹刑。由於他許諾的條件十分奇特,靖郭君總算同意了他求見的要求。進門之後,他十分嚴肅地凝視著靖郭君,看了很長時間,然後,緩緩吐出三個字:

“海、大、魚。”

說完,轉身就走。靖郭君聽了大惑不解,忙叫住他追問,那人卻不肯多說,直到靖郭君聲明前麵的約定作廢時,他才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先生沒看見海裏的大魚嗎?何其逍遙自在!魚網捕不住它,魚鉤釣不住它。然而,一旦離開大海,在沙灘上擱了淺,就連小小的螻蟻也能群起而攻之,把它當作腹中之食。如今,齊國就是您的大海,若有齊王的寵信,您何需築牆?如果失去齊王的支持,即使把城牆築得再高,又有何用?”